豫西铁炉坪银铅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pdf

豫西铁炉坪银铅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pdf

ID:51514930

大小:306.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6

豫西铁炉坪银铅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pdf_第1页
豫西铁炉坪银铅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pdf_第2页
豫西铁炉坪银铅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pdf_第3页
豫西铁炉坪银铅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豫西铁炉坪银铅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6卷第4期Vo1.26。No.4争2012年8月MINERALRESOURCESANDGEOLOGYAug.2012豫西铁炉坪银铅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①刘灵恩,翟东兴,徐厚生,李红超(1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洛阳河南471600;2河南有色地质矿产有限公司,郑州河南450016)摘要:文章对豫西铁炉坪银铅矿床主要破碎带和新发现的次级小构造矿化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小构造找富矿”新的找矿模式,即重点对主矿体的两侧和南端发现的一些规模相对较小,品位较富的银铅矿体进行勘查。探讨了小构造形成机制,为该区下一步找矿指出了方向。关键词:银铅矿床;破碎蚀变带;找矿前

2、景;小构造;成矿地震说;豫西中图分类号:P618.52;P61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663(2O12)O4一O319一O4豫西铁炉坪银铅矿是2O世纪9O年代发现的大古界长城系熊耳群(Pt:xn);古近系(E)、新近系(N)型银铅矿床,距洛阳西南150km,位于洛宁县下峪和第四系(Q)地层分布于山前断裂北侧和现代沟谷镇,交通条件较为便利②。1998年始由当地多家民营中。太华群(Arth)地层构成本区古老的结晶基底,及个体私营企业进行开采,由于无序、过度开发,2007主要由一套中深变质程度的区域变质岩及少量混合年在矿山难以维继的情况下,河

3、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岩组成,是本区银、铅、锌、金多金属矿的赋矿围岩;熊司收购了此矿山。此后,该公司投入大量钻探工程,耳群(Pt。xn)由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组成,分布于EW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深部找矿工作,发现了一些新的向变质核杂岩构造南北两翼,为一套安山岩、流纹岩、找矿线索,拓宽了找矿途径,提出了“小构造找富矿”英安岩、凝灰岩等火山沉积岩,是区域上金、银多金属新的找矿模式,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矿床的又一重要赋矿围岩,东部上宫等金矿即产于熊源保障。本文即以此为题,以期对相关类型矿床的深耳群地层中。部找矿提供借鉴。区域构造骨架为EW向典型的变质核杂岩构造

4、,太华群地层构造成了变质核,盖层为中元古界熊1地质背景耳群构造层及新生界构造层。其间复合三组不同时代和方向的构造形迹,即:EW向、SN向、NE—NNE铁炉坪银铅矿区位于河南省西部熊耳山西段北向三组构造。其中SN向断裂是本区最早的线型断坡,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克拉通南缘长垣状变质核裂,在结晶核部基底最发育,在铁炉坪被后期改造为杂岩构造西端,区域变质核杂岩发育,变质程度深,构NNE向复合断裂构造。EW向断裂主要发育在变质造岩浆活动频繁、强烈(图1)。NE—NNE向断裂规核的北翼及太华群与熊耳群地层接触部位,如山前断模较大,银铅多金属矿产丰富,是当前河南省最大的

5、银金属生产基地,国家三大白银生产基地之一,成矿裂、拆离断裂等。NE—NNE向断裂是区内最为发育地质条件有利。的控矿构造带,叠加在SN、EW向二组断裂形迹之区域上地层主要为太古宇太华群(Arth)和中元上,其具有如下特点:①密集成带分布;②广泛的退化①收稿日期:2011—12-01作者简介:刘灵恩(1968一),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有色贵金属勘查开发与科研工作。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专题科研项目《熊耳山西段银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与资源潜力评价研究报告》(编号YS一DK2009一io)资助。②ChrisBroili,MelKlohn,

6、WenchangNi.2010.NI43—101TechnicalReportOnResourcesandReservesUpdate,YingDistrictSiIver—Lead-ZincProject,SilvercorpMetalsInc.319变质作用,岩石蚀变强烈;③断裂表现形式为一系列Ⅳ、V、Ⅵ),平行产出,形成规模较大的密集构造带。张扭性及压扭性断裂;④控制着本区金、银、铅、锌多该带总长大于2500m,工程控制长度2000m,宽度一金属矿点、异常的分布⑤断裂构造倾向NW,倾角较般为300~400m,最宽处07~04勘探线可达550m,陡,一

7、般大于6O。,呈舒缓波状,局部存在翻转现象。在11~O4线之间矿带密集,向南北两端矿带复合尖灭(图2)。总的来说有如下特征:(1)六条矿化蚀变破碎带呈NNE向平行产出,总体是两头小中间大,出露最宽处大于400m,向南北两端收敛。(2)矿体产在矿化蚀变破碎带内,严格受破碎带控制,矿体产状与破碎带产状大体一致,总体倾向290。,倾角5O。~80。。(3)六条矿化蚀变破碎带自西向东依次为:Ⅵ、I、Ⅱ、Ⅲ、Ⅳ、V,以Ⅱ、Ⅲ为主,各蚀变带均具分枝复合、膨大缩小和厚度变化大的特点。图1熊耳山西段地质矿产简图(据邓小华等,2008修改)Fig.1Schematicdia

8、gramofgeologyandminera1resources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