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顺昌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pdf

福建顺昌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pdf

ID:51510161

大小:1.04 M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6

福建顺昌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pdf_第1页
福建顺昌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pdf_第2页
福建顺昌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pdf_第3页
福建顺昌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pdf_第4页
福建顺昌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顺昌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8福建地质GeologyofFujian第1期福建顺昌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王协胜(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福州,350002)摘要顺昌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闽西北隆起带与闽西南坳陷带接合部的北侧,矿体呈层状、透镜状贮存于焦坑组北西向、北北西向层间破碎带中。成矿物质来自含矿地层及后期岩浆热液,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关键词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顺昌黄梓厂矿区位于闽西北隆起带与闽西南坳陷带南平~宁化北北东向构造一岩浆带北侧①,邵武何厝坑一顺昌黄梓厂铜铅锌银成矿远景区中②。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侵入活动较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2、,是寻找铜(银)多金属矿的潜在远景区之一。1区域地质背景该区域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南山组及中元古界下峰岩组变质岩基底,盖层以三叠系上统焦坑组为主,属饶家山一楼杉沉积盆地的东北段,盆地西北侧呈块状构造残片分布有二叠系下统椟霞组、童子岩组,三叠系下统溪口组及侏罗系下统梨山组沉积岩。区域上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主要有长州一仙阳北西向、鸡公山一沙坑北东向、小历东西向3组断裂带,尚发育有观音山一源头滑脱构造,基本控制饶家山沉积盆地与侵入岩的总体分布。其中长州~仙阳北西向断裂形成最晚,该断裂带上分布有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土垅多金属矿、大头王铜矿、何厝坑铅锌

3、矿、观音山铁锰矿等矿点,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主要有加里东期的白云母花岗岩与燕山晚期石英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等。分布在测区西部,呈岩株或岩瘤状产出的张厝与杨厝燕山晚期钾长花岗岩属同熔型花岗岩类,Cu、Pb、Zn等成矿元素含量高③,与成矿关系密切。2矿区地质特征①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福建1:5万拿口幅、富文幅、仁寿幅、埔上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98。②福建省区域地质测量队,福建1:20万顺昌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1970。③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福建省顺昌县黄梓厂矿区铜多金属矿普查2005年工作总结,2

4、006。收稿日期:2013一12—3l作者简介:王协胜(1968一),男,工程师,地质普查及找矿专业。第1期王协胜:福建顺昌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9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为晚三叠世焦坑组下段及上段第一岩性段,少量早元古代南山组(图1)。早元古代南山组:零星分布于矿区东部,岩性以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其次为黑云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等。晚三叠世焦坑组下段:分布于矿区南北及中东部,呈狭长带状展布,为一套山麓堆积的砂砾岩。岩性为不等粒(角)砾岩,其间夹数层厚度不等的含灰岩砾石(角)砾岩。砾石含量60%~90%,成分以变质

5、岩为主,其次为脉石英、灰岩,少量白云母花岗岩。粒径一般O.5~15cm,以次棱角状为主,厚度大于150m,是区内铜多金属矿的主要贮矿层位。晚三叠世焦坑组上段第一岩性段:分布于矿区中西部,与下段为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粉砂岩、(中)粗粒长石砂岩,少量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有煤线。砂粒成熟度普遍较差,砂岩中局部可见石英及长石砾石,该层厚度不明。矿区少量矿体产于该层位中。2.2构造矿区地层为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较缓的单斜构造。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层间构造破碎带,走向300。~355。、倾向南西、倾角10。~32。,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局部略有斜

6、交,长几十米到数百米,见宽5~40m的蚀变带,层间裂隙面可见擦痕、局部见构造角砾岩,显示压扭性断裂特征,带内多数地段充填铜多金属矿体,且矿体厚度与层间破碎带宽度呈正相关关系,为区内主要控矿和储矿构造;其次是北西向F。、F。、F。。断裂,为长州~仙阳北西向断裂带的组成部分,以F。断裂为主,走向290。~315。,倾向南西,倾角40。~60。,走向长约2200m,往两端延伸至矿区外,断裂面具波状起伏、较紧闭,北东盘(下盘)抬升,西南盘(上盘)下降,显示正断层特征,局部见石英细脉、辉石正长岩脉充填,断裂两侧常发育宽3~20m的蚀变带,见硅化、

7、黄铁矿化、铅锌矿化,是区内铜多金属矿的控矿和导矿构造。2.3侵入岩区内零星出露岩瘤状、脉状燕山晚期辉石闪长岩、闪长玢岩等,加里东期白云母花岗岩分布于矿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在内接触带中局部发生了混合岩化作用。2.4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绿帘石化,其次为绢云母化和硅化,局部可见硅灰石化。其中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绿帘石化与矿化关系密切,是主要的近矿围岩蚀变,且蚀变的强度和范围与矿化强度成正比。2.5地球化学特征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北部和南部圈定2个综合异常,分别为HSl和HS2。HSl综合异常:由Cu、Zn、Ag元素组成,面

8、积21km2,各元素具一定的浓集中心和梯度变化。其中Cu平均值63.9×10一,最高72.8×10~;zn平均值168.7×10一,最高189.5×10;Ag平均值o.34×10一,最高o.68×10一。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