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寨上地区古风化壳形成与成矿作用初探.pdf

甘肃省岷县寨上地区古风化壳形成与成矿作用初探.pdf

ID:51508039

大小:277.8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6

甘肃省岷县寨上地区古风化壳形成与成矿作用初探.pdf_第1页
甘肃省岷县寨上地区古风化壳形成与成矿作用初探.pdf_第2页
甘肃省岷县寨上地区古风化壳形成与成矿作用初探.pdf_第3页
甘肃省岷县寨上地区古风化壳形成与成矿作用初探.pdf_第4页
甘肃省岷县寨上地区古风化壳形成与成矿作用初探.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岷县寨上地区古风化壳形成与成矿作用初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l5Il他赁第29卷第2期GEOLOGYOFSHAANXI2011ll~12Jq文章编号:1001-6996(2011)02—0041一O6甘肃省岷县寨上地区古风化壳形成与成矿作用初探王增涛(武警黄金第五支队,西安710100)摘要:文中探讨了寨上地区古风化壳形成机理和演化过程,认为在寨上矿区第三系地层以下存在古风化壳,寨上矿区王足路一带16、29、23号矿体头部的风化壳内的氧化铁帽型金矿为风化壳型金矿床l类红土型金矿)。关键词:寨上;古风化壳;成矿作用中图分类号:P618.130.2文献标识码:A寨上金矿区位于甘肃省岷县县城北东20km处、岷(县)一礼(县)成矿带的西部n]。目前寨上金矿规模

2、已达超大型。在勘探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寨上矿区西北部王足路一寨上一带第三系以下存在着以粘土矿物为主的颜色呈灰白色、砖紫红色的金矿层。有关专家结合160线浅钻中岩芯情况认为该层位矿化体为古风化壳型金矿,类似于红土型金矿。红土型金矿是以红土风化壳为寄生体的表生金矿床,具有规模大、品位低、易采、易选冶、见效快等特点。从90年代初我国对红土型金矿床特征、成矿机理、找矿方法等有了比较全面的研究,相继发现了湖北蛇屋山、湖南龙形寨、大坊等矿床。有关风化壳型金矿在西秦岭地区比较少见,研究及探明其规模有着较大的经济意义。通过近一年的研究与勘查,我们认为寨上地区存在着古风化壳,古风化壳中形成古风化壳型金矿。1成矿地

3、质背景寨上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北亚带(华力西褶皱带),该构造单元北侧以商丹缝合带为界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相连,南侧以岷县一凤县一镇安断裂为界与南秦岭造山带南亚带(印支褶皱带)相接,矿区位于礼一岷沉积盆地中。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上泥盆统,中、下石炭统,二迭系地层。中泥盆统为浅海相碎屑岩,泥质岩和泥质岩夹碳酸盐岩建造,上泥盆统为滨一亚浅海相碎屑岩、泥质岩建造;下石炭统为浅海相碎屑岩、泥质岩夹碳酸盐岩建造;中石炭统为滨海相和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建造夹含煤建造;二迭系为有机泥岩建造和浅收稿日期:20l1一O8—12作者简介:王增涛,男,42岁,1992年毕业于沈阳黄金学院矿产地质矿产勘查专业,高级工程师,

4、现从事黄金地质勘查工作。42陕西地质第29卷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其次为滨海相碎屑岩建造。区内构造活动强烈,褶皱、断裂发育。与本区关系最密切的区域性大断裂为岷县一凤县一镇安大断裂,其它断裂有:各老里一碌础坝一大庄反S状构造;茶埠一沟脑里一凤凰山帚状构造;老幼店一砖头寨一郭家沟弧形构造。褶皱主要为新寺一大草滩复背斜。区域岩浆活动以印支期为主,表现为酸性岩的侵入,主要分布在东部,出露面积约700km,由碌础坝、吴茶坝、柏家庄、正沟、教场坝五个岩体组成,均呈岩基产出,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其次为二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2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秦岭造山带是经历长期多次不同造山作用而形成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张

5、国伟,1996),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1)新元古代青白口纪一早震旦世(85OMa土)的晋宁造山运动,华北与扬子古陆对接,形成统一古中国大陆一欧亚联合古大陆。之后进入古克拉通化的稳定抬升阶段。(2)寒武纪一三叠纪时期,联合古陆裂解,形成东西向裂陷海槽(再生海槽),开始了特提斯构造的长期演化历史,为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阶段。(3)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伴随着造山构造运动,有较为发育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普遍发生,三叠纪及其以前的沉积建造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奠定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局。(4)中生代中晚期至新生代时期为燕山一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运动阶段。以古亚洲构造域为主体,特

6、提斯一喜马拉雅构造域和西滨太平洋构造域对其叠加、改造和复合,西秦岭山系急剧隆升,岩石圈处于强应变状态,构造运动以陆内推覆、走滑剪切和断隆、断坳为主,构成现今构造格局和地质、地貌景观(杜子图,1998)。该构造演化背景是寨上地区古风化壳形成的必要条件。3矿区地质简况矿区位于茶埠一沟脑里一凤凰山帚状构造北12km处,处于新寺一大草滩复背斜中。受以上区域构造格局的影响,区内断裂、褶皱发育。断裂以Nww向为主,近EW向次之;总体位于卓落一国营牛场的复式背斜中,其核部为中泥盆系,两冀为下二叠系,受区域构造活动的影响,矿区内各时代地层、次级破碎带、金矿脉(体)总体呈Nww向展布。在矿区中西部广泛发育第三系

7、磨拉石建造,占矿区总面积的大约1/2,为古风化壳的保存演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见图1)。4古风化壳的形成从区域构造演化过程,结合矿区具体情况来分析,中泥盆统到早二叠统(矿区缺失石碳系地层)地层之间多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说明矿区经历了多次升降运动,三叠纪印支运动结第2期王增涛:甘肃省岷县寨上地区古风化壳形成与成矿作用初探43图1寨上金矿区地质图Fig.1AgeologicalmapshowingtheZ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