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藻类应用价值.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藻类应用价值微藻优点:(1)微藻叶绿素,是非常有效的生物系统,能十分有效地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H2O、CO2和无机盐转化为有机化合物。同时因其固定CO2可以减少温室效应(2)繁殖一般是简单的分裂式繁殖,细胞周期较短,易于进行大规模培养,并且微藻通常无复杂的生殖器官,使整体生物量容易采取和利用;(3)可以用海水、碱水或半碱水培养微藻,是淡水资源短缺、土地贫脊地区获得有效生物资源的重要途径;(4)微藻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某些种类还富含油料、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人类未来重要的食品及油料的资源;(5)微藻、尤其是海洋微藻,因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使其能合成许多结
2、构和生理功能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经过一定的诱导手段,微藻可以高浓度地合成这些具有商业化生产价值的化合物,是人类未来医药品、保健品和化工原料的希望。蓝藻与人类关系人类的优质食物:螺旋藻&发菜医药材料和保健品:胡萝卜素的提取及开发渔业养殖的优质饵料:重金属污染的良好清除剂: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具有与重金属键结功能的蛋白质metallothionen,附加在单胞藻的表面。这种改良过的藻类,可吸取的重金属是一般藻类的五倍之多。而且它在高重金属环境中,生长的速度比平常要快三倍。水体富营养化的帮凶:鱼类死亡的元凶:人类肝硬化的隐形杀手:自来水工业的大忌微囊藻微藻营养健康食
3、品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用食品级干藻粉制成藻片或胶囊营养保健食品,在食品商场、药房出售;二是个别产品获得医药批文,在药房出售或作医生处方药物。1964年,日本首先开展了利用人工养殖生产微藻营养食品;1973年,法国与墨西哥联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生产螺旋藻的养殖基地。微藻食品不但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销量持续上升,而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日益被人们所认可。微藻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原因是:蛋白质含量高达65%~70%;细胞内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VB12最丰富;富含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某些藻类(如螺旋藻、杜氏藻)中含大量的β-胡萝卜素,可有效地抗生物氧化;
4、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钾、钠、镁和钙等;含有大量的藻胆蛋白,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螺旋藻属Spirulina细胞圆筒形,由单细胞或细胞间隔不明显的多数细胞所组成的螺旋状体。丝状体外无胶质衣鞘。细胞内含物匀一或有颗粒体。藻体淡蓝绿色。无段殖体。可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分布于淡水、海水。常见种类有极大螺旋藻S.maxima、大螺旋藻S.major、钝顶螺旋藻S.platensi。螺旋藻含蛋白质高达53~72%。是人类迄今发现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本属主要种类常见蓝藻螺旋藻螺旋藻我国云南景洪地区傣族同胞食用和出口缅甸等国的“岛”和“解”就是用淡水藻类中的水绵(Spir
5、ogy-ra)和刚毛藻(Cladophora)加工制成的。以藻类为原料所制成的产品,特别是藻胶酸盐,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例如琼胶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凝固剂和糖一起制成软糖,和淀粉一起制成包糖用的糯米纸,制面包时加入琼胶可以使面包保持长期的松软,加入果子露中,可制成冷冻果汁;制鱼、肉罐头时加入琼胶,可以保持鱼、肉的原形,不致在运输中散开;在日本和欧美各国,还用琼胶作为酿造酒、醋、酱油的澄清剂。念珠藻属Nostoc群体团块状,直径l~3cm,由许多类似项圈藻的藻丝交织在充满浓厚胶质的公共衣鞘中。异形胞一般间位。此藻经常生长在阴湿地和淡水中。名贵食品类常见种有普通念
6、珠藻(地木耳)N.commune和发状念珠藻(发菜)N.flagelliforme和球状念珠藻(葛仙米)N.sphaericum。葛仙米微藻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饵料,可提高水产动物,特别是海珍品育苗的成活率,降低育苗成本,提高幼体的免疫力和活力,还可使观赏鱼的体色鲜艳。在国际上,微藻作为优质饲料已占很大比重。日本DIC公司在泰国兴建的螺旋藻养殖场年产藻粉150t,其中作饵料或饲料的就有50~60t;墨西哥Texcoco公司年产藻粉300t,其中有100t用于饵料或饲料;我国台湾省年产300t藻粉,其中有120t用于虾苗和其它海珍品、观赏鱼类、鸟类的饲料。化能合
7、成营养要素原生动物轮虫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光合合成初级生产过程次级生产过程鱼产力渔业生产主要饵料鱼类饵料河蟹幼体开口生物饵料水质改良剂淡水生态系统-池塘分解者(微生物)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太阳能热热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流通无机物的流通能量的流动空气中水中土壤中生产者(绿色植物)热ENRICHMENTENRICHMENTAPPLICATIONINFISHERIESSELECTTION、CULTURE美容健身与保健作用大量叶绿素、β-胡萝卜素、γ-亚麻酸和多种维生素,可抑制细菌生长,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调节脂肪代谢,促进脂肪代谢障碍
8、所致的有毒物质通过皮肤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