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pdf

机械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pdf

ID:51500389

大小:2.00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5

机械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pdf_第1页
机械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pdf_第2页
机械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pdf_第3页
机械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pdf_第4页
机械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械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3卷2017焦第3期2月农业工程学报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V

2、01.33No.3Feb.201773机械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孙永健,郑洪帧,杨志远,王海月,张绍文,马均※(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摘要:为了明确机械旱直播模式下水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特征,以杂交籼稻(F优498)和常规粳稻(徐稻4号)为试材,通过免耕机械旱直播(B1)、“调墒、两旋”机械旱直播(B2)2种机械旱直播处理,

3、并以人工撒播(B,)处理为对照,研究其对直播稻养分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生育阶段养分累积及转运问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品种及直播方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素和钾素的累积、转运、分配及最终产量均存在显著的调控作用;且直播处理下各生育阶段氮、磷、钾养分问吸收与转运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对促进抽穗至成熟期各养分向籽粒的转运和提高产量影响显著;但直播处理下水稻对磷素的吸收和转运与氮、钾素间的协同性降低。不同直播处理下,F优498在产量及各生育时期养分吸收、转运各指标整体上均显著高于徐稻4号。与B,相比,同一品种下机械旱直播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主要生育时期养分的累

4、积,促进抽穗至成熟叶片和茎鞘中养分转运,尤其能显著提高杂交稻抽穗至成熟叶片氮素、钾素转运率,进而显著促进抽穗至成熟氮素、钾素转运贡献率,提升籽粒中氮素、钾素所占稻株氮素及钾素累积总量的比例,发挥出氮素和钾素协同吸收与利用的耦合效应,是机械旱直播水稻高产的重要原因。不同机械旱直播处理下,B2比B,处理能进一步不同程度地提高机械旱直播水稻抽穗至成熟期养分的累积,促进叶片和茎鞘养分的转运,利于抽穗至成熟茎鞘中钾素的累积,最终促进了产量的提高,为最佳的机械旱直播方式。关键词:养分;吸收;氮肥;水稻;机直播;转运及分配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

5、17.03.010中图分类号:$233.71;S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6819(2017)一03—0073—08孙永健,郑洪帧,杨志远,王海月,张绍文,马均.机械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3):73—80.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7.03.010http://www.tcsae.orgSunYongjian,ZhengHongzhen,YangZhiyuan,WangHaiyue,ZhangShaowen,MaJun.Effectsofmechanicaldr

6、ydirect—sowingmodesonabsorption,translocationanddistributionofnitrogen,phosphorus,andpotassiuminrice[J】.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ficulturalEngineering(TransactionsoftheCSAE),2017,33(3):73—80.(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doi:10.11975值issn.1002—6819.2017.03.010http://www.tesae.or

7、g0引言目前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的关键阶段。相对于机耕、机化环节,水稻机械化种植环节最为薄弱,为了提升机械化种植水平,国家加大了对机插稻的扶持力度,虽然与传统育秧移栽对比,机插技术优势显著,但机插稻育秧及管理工序繁琐,集中运秧和插秧劳动强度大,育秧环节的综合成本仍居高不下[1】。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化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土地流转、规模化生产将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生产的趋势。而在规模化生产中,水稻机械旱直播作为一种最轻简的种植方式,省去了育收稿日期:2016-06—14修订日期:2016-10-1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8、项目(2016YFD0300506);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6ZA0044);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7813);四川I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NZ0041,2014NZ0047);四川省“十三五”育种攻关专项。作者简介:孙永健,男,山东烟台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成都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611130。Email:yongiiansl980@163.corn※通信作者:马均,男,四川南充人,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水稻高产高效及生理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