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pdf

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pdf

ID:51496631

大小:2.53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25

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pdf_第1页
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pdf_第2页
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pdf_第3页
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pdf_第4页
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912曹地质论评GEOLOGICALREVIEWVoM1.arc5h9N2o0.123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T_1),李智武¨,冯逢,翟中华,孙玮¨,汤聪¨,张葳¨,张长俊¨,刘树根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2)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遂宁,629000内容提要: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川中地区的主力产油层之一,通常认为储集体为高能介壳滩相的“纯”灰岩。本文基于露头、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观察,认为川中龙岗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一套典型的湖相混合沉积,包括狭义的混

2、积岩和广义的混合层系。狭义混积岩成分以碳酸盐为主,由碳酸盐、陆源碎屑和泥质以不同比例混积而成,包括含砂泥质介壳灰岩、含泥砂质介壳灰岩、含介壳含泥钙质砂岩、含介壳含砂钙质泥页岩等岩石类型。广义混合层系主要为介壳灰岩、泥页岩、砂岩与狭义混积岩等构成的互为夹层或近等厚互层。混合沉积类型主要有间断混合、原地混合和相混合3种,分别受控于风暴作用、水动力条件和优势相。由于后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原生孔隙消失殆尽,无论是较纯的介壳灰岩还是混合沉积都极为致密,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溶蚀微孔、微裂隙和构造裂缝。除了“纯的”介壳灰岩外,由介壳和粉砂一泥质混积而成的泥质介壳灰岩和含介壳泥页岩由

3、于微裂隙相对发育,部分物性好的层段也可以作为储层。上述结果和钻测成果暗示:临近烃源的低能介壳滩和介壳滩缘等混积相的粉砂一泥质介壳灰岩和含介壳泥页岩是一种广泛发育的潜在储集体,这对于致密油勘探而言尤为重要,应该引起重视,建议进行试点勘探。关键词: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储层;微裂缝;致密油;川中早在20世纪50年代,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Wijk和Wanneperveen气田混积储层特征,合沉积现象就已被认识到;有关混合沉积的研究始Poeppelreiter等(2003)研究了Keuper组混积储层分于70年代初期(MaxwellandSwinchatt,1970

4、;Button布规律,通过实例分析证实了混合沉积储层的存在andVos,1977;Price,1977);直到Mount(1984)正式性。提出了混合沉积物(mixedsediments)的概念,混合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川中原油勘探的沉积的研究才步人正轨。此后,混合沉积研究在岩主要层位,主力产油层段通常被认为是一套高能滩相、混积作用方面进一步发展:Davies(1989)、Davis相的“纯”介壳灰岩(李耀华,1996),为裂缝型储层等(2003)、罗顺社等(2004)、董桂玉等(2008)先后(刘殊和许红梅,2001;何冰等,2010;梁狄刚等,建立了碳酸盐台地和

5、潮汐三角洲、三角洲及其相邻2011)。大安寨介壳灰岩异常致密,属于超低孔渗的沉积环境以及盆地边缘一深水斜坡环境的沉积模型储集岩(何冰等,2010)。近年来,北美非常规油式;Mount(1984)、张雄华(2000)、王国忠(2001)、董气的勘探成功(Schmoker,2005),使非常规油气资桂玉等(2007)先后对混合沉积作用类型进行划分。源受到广泛关注。致密油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指近年来,混合沉积的石油地质意义逐渐得到了学界与生油岩层系共生的,油气经过短距离运移,在各类的重视,但其研究尚以理论为主,含油气混合沉积的致密储集层聚集,储集层岩性主要包括致密砂岩和实例报道

6、较为罕见。董桂玉等(2008)、冯进来等致密灰岩等,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0.1×10一m,(2011)从理论上说明了混合沉积可以形成良好的孔隙度小于10%,单井无自然工业产能(邹才能等,油气藏;Palermol等(2008)讨论了荷兰东北部De2012)。本文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注:本文为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项目(编号200806160008)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02049)共同资助的成果。收稿日期:2012-05-08;改回日期:2012—12—12;责任编辑:黄敏。作者简介:丁一,男,1987年生。硕士研究生,石油地质学专业。Email

7、:693756053@qq.tom。通讯作者:李智武,1976年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和构造地质研究。Email:lizhiwu06@cdut.CD。第2期丁一等: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391深沉积相物性组段亚度岩性柱混积特征描述混积段(m)微相亚相相类型孔隙度(%)渗透率(M一000^00渡层发育灰色粉砂质泥岩夹细一中砂岩生物介壳发育浅灰色泥岩下部夹灰黑色含滩后介壳含粉砂泥岩的混合层系发育浅灰色泥晶介壳灰岩高能介壳潍浅发育灰黑色泥岩夹浅褐灰色介壳灰一岩的混合层系0发育浅灰色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