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584.1-2012 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造林地.pdf

DB34∕T 1584.1-2012 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造林地.pdf

ID:51491203

大小:334.9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5

DB34∕T 1584.1-2012 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造林地.pdf_第1页
DB34∕T 1584.1-2012 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造林地.pdf_第2页
DB34∕T 1584.1-2012 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造林地.pdf_第3页
DB34∕T 1584.1-2012 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造林地.pdf_第4页
DB34∕T 1584.1-2012 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造林地.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1584.1-2012 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造林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66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584.1—2012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第1部分:造林地CultivationRegulationsonLeiBambooStandsforShootProductionPart1:Landtobeafforested2012-02-23发布2012-03-23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584.1—2012前言《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造林地;——第2部分:母竹;——第3部分:培育技术

2、。本部分为《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安徽省宁国市林业局。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竹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桂仁意、徐慧琴、龚广彬、储德传、庄舜尧、陈荣、石邵松。IDB34/T1584.1—2012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第1部分:造林地1范围DB34/T1584的本部分规定了雷竹笋用林的术语和定义、造林地立地条件和环境质量要求、试验方法

3、及检验规则。本部分适用于雷竹笋用林造林地的选择。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746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75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85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1

4、896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GB/T15264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6488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17134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17136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79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

5、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481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482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4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487水质氟化物的测定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HJ491土壤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597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NY/T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7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DB34/T15

6、84.1—20123.1雷竹Phyllostachysviolascens又名早竹、早园竹,是自然出笋最早的优良笋用竹种,主要分布于浙江杭嘉湖地区,安徽、江苏、江西、上海等地有引种栽培,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种。3.2雷竹笋用林以竹笋为主要目标产品的人工经营雷竹林。3.3雷竹造林地可供人工种植雷竹的地块。3.4立地条件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自然环境因子的总和。3.5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4造林地立地条件要求4.1气候条件年均气温12℃以上,极端低温≥-13℃,年均大于1

7、0℃的活动积温为5100℃左右,年均日照1800h以上,年均降水量1200mm以上,有明显的春雨期、梅雨期和秋雨期。4.2地形条件海拔600m以下,坡度15度以下,背风向阳、光照充足、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的丘陵缓坡地或平原。4.3土壤条件红壤土、黄壤土、潮土或水稻土,pH5.0~7.0,土层深50cm以上,疏松、透气、肥沃,排水良好。5造林地环境质量要求5.1生态环境要求雷竹笋用林造林地应选择生态条件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林业生产区域。2DB34/T1584.1—20125.2土

8、壤环境质量雷竹笋用林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土壤环境质量指标指标项目土壤pH<6.5土壤pH=6.5~7.0镉,mg/kg≤0.30.3汞,mg/kg≤0.30.5砷,mg/kg≤4030铜,mg/kg≤150200铅,mg/kg≤150200铬,mg/kg≤100150锌,mg/kg≤200250注:重金属铬(主要是3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是≤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5.3灌溉水质量雷竹笋用林灌溉水质量应符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