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489425
大小:265.4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5
《信息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思路,在将考评结果与收入挂钩的基础上,推行了“红旗岗、模范仓”、保管员定级和各种晋级措施,有力地激发调动了员工工作热情。2体会与建议2.1开展精细化管理必须提高员工精细化意识和能力。思维决定行为,为了保证精细化管理求实功、见实效,我们坚持教育和培养两手抓,并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员工精细意识。在开展礼仪、企业管理知识、前沿性管理理念培训教育的同时,从细节人手,开展了员工军训、工作生活环境治理等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通过细节塑造品质,提高了员工对精细化管理的认同感,增强了员工精细意识和推行精细化的能力,提高了员工整体素质。这是仓储精细化管理从设计、执行
2、到改进提高并最终取得较好成效的关键。2.2开展精细化管理必须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科学的管理体系。每个企业由于受企业发展历史、人员素质状况、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和发展条件,这就决定了相同性质的企业管理模式不是千篇一律的。精细化管理实质上就是要把精细意识转化融人到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中,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企业必然要进行管理性改革,建立符合精细化要求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必须克服三个弊端:一是只有理念没有系统的管理体系.导致理念落空;二是照搬照抄,管理模式不符合企业实际;三是管理体系众多,但相互不协调,没有形成有机的系统。我库仓储精细
3、化管理的开展是按照现状评估一方案制定一制度细化一评估改进的程序进行的,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实际,并建立了以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主体的系统管理体系,这是精细化管理取得成效的保证。2.3开展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持续创新改进。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必然僵化企业管理,我们在推行仓储精细化管理时,将“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列人总体目标.规定了创新改进的时机和方式,并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适时进行目标调整和体系完善,从而确保了精细化管理始终保持活力。2.4量化细分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必须适度。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对工作环节进行细分、对目标任务和工作成效进
4、行量化,量化细分到什么程度是关键。量化细分不到位不利于精确控制,但如果环节分的过细、程序过于繁杂.必然增加人力和物资成本消耗,就违背了精细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的初衷,如果将不宜推行量化的指标不顾实际的量化,不仅会导致量化指标不能实现.而且会使员工养成不守规则的习惯。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控制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创新管理理念,不断的改进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陈宇张磊李建智(中央储备粮大连直属库116033)摘要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仓储管理中的数据加工,实现粮情问题的预测与处理方法的归纳总结,达到仓储
5、管理中的量化考核厦工作业绩的数值评判目标。关键词信息技术仓储管理创新量化考评中央储备粮大连直属库是中储粮系统中较大的直属库之一,于2006年率先在系统内实施了以保管员包仓责任制为核心的仓储精细化管理体系,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仓储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指标有了显著提升。但随着工作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及要求也随之而来,如对人员业绩的量化评比问题,精细化管理的载体再细化问题等等,我库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借助计算机技术成功的解决了量化问题,将以往仓储管·75·理中许多定性分析的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进而实现了统一标准的数值评判。1提出问题大连直属库的包仓工
6、作是将全库的粮食保管环节分担到包仓保管员,因此。每名包仓保管员承担的保管数量、品种、仓型等具体情况都完全不同.所以评价每一名包仓保管员的工作业绩就必须全方面考量;同时,按照总公司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不但必须保证粮食的安全储存,同时,还要保证粮食的储存质量,实现“常储常新”。因而,在评价一名包仓保管员工作的时候.就必须通过数值评判体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2分析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发现围绕包仓保管员的保管环节始终都贯穿着粮食这一主题.而在目前粮食保管过程中,由于电子检温技术已经很普及并且趋于成熟,检测数据直接反应了粮食的保管状态,因此
7、,我库以电子检温作为评判标准.通过电子检温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及标准,对包仓保管员工作业绩进行评分量化。3解决问题3.1分析检温系统目前国内的电子检温厂家很多,所使用的技术以及形成的产品从硬件角度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数字式.二是模拟式,所有厂家的测温数据库结构全都为国标结构,采用的是AccEss数据库,仓号、检温时间、内温、外温、内湿、外湿、粮食水分以及测温数据都存放在其中,其中只有测温数据是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其余均为明码数值。目前所有的粮温测控系统从严格的使用角度讲,都只停留在温度检测这一环节,而在数据分析上都很薄弱,基本都停留在“三温图”绘制阶段,无
8、法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预测以及粮情问题的处理指导,因此在此项目中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并解决。3.2三温曲线三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