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变动力测桩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pdf

高应变动力测桩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pdf

ID:51468546

大小:1.16 M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5

高应变动力测桩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高应变动力测桩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建筑┃地基•基础┃URBANISMANDARCHITECTURE┃SUBGRADE•FOUNDATION高应变动力测桩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陈仕宏[摘要]目前,高应变动力测桩法在我国建筑领域已经得实测曲线拟合法采用了较复杂的桩——土力学重和锤落距的选取要使桩的锤击贯入度≥2.5mm,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效果。高应变动力测桩法模型,选择实测力或速度或上行波作为边界条件进但不能超过10mm。贯入度过小,土的强度发挥不充主要对基桩承载力进行检测,其应用效果十分明显。然而行拟合,拟合完成时计算曲线应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分,太大则不满足波动理论,实测波形失真。随着该检测技

2、术的应用,高应变动力试验检测也有它的不合,桩侧土摩阻力应与地质资料基本相符,贯入度4.混凝土强度足之处,检测风险随之而来,也曾遭到过工程界的质疑。的计算值应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从而获得桩的竖向此外,混凝土强度对检测数据具有一定影响,为提高检测精度,本文主要以高应变动力检测作为研究主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对混凝土强度加以控制,题,在阐述其原理和检测过程的同时,浅析了检测时应注二、高应变动力测桩检测过程严格要求混凝土达到灌注桩的设计强度等级。经笔意的问题。针对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高应变检测的综上,笔者对高应变动力的检测原理进行了分者大量调查显示,如果

3、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风险性,并提出了避免风险的方案。析与探讨,接下来笔者将就高应变力的测桩检测过检测承载力会偏低,与静载结果对比误差较大,据程进行阐述,分别从:测试准备工作、传感器的安此,要想降低测桩风险,提高测桩准确率就必须对[关键词]高应变动力测桩法问题对策装、锤型、落距与锤重、混凝土强度,四个部分进混凝土强度进行严格控制。行阐述,为建筑工程测桩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三、如何应对高应变动力测桩风险高应变动力测桩法可以应用在桩身结构及承载1.测试准备工作1.风险一力的判定上,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桩基检测界的一(1)对工程需了解桩材、桩型、桩外形与几何首先,高应变动

4、力在测桩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风致认可,我国在三十几年的实践基础上,住房和城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方法、地质情况、承险为:浅部水平整合型断裂缺陷难以分辨。这个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载方式、工程的重要性、建筑物等级等等,根据这险在高应变动力测桩工作中频繁发生,对于这种风JGJ106-2014。笔者将对该检测技术的缺点及经常遇些明确检测要求。险,通过可以同时采用高低应变检测方法进行解决。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分别从:高应变动力测桩基本(2)混凝土灌注桩必须先将桩头的浮浆层凿如某工地有600mm的预应力管桩,该桩身位于桩顶原理、高应变动力测桩检测过程、如何应对高

5、应变去,露出密实层,无松动现象,桩顶面应水平、平下1.5m时出现水平断裂,然而桩身下部分完好无动力测桩风险,三个部分进行阐述。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中轴线应重合,桩头主筋应损。通过相关实验发现,高应变动力方法或低应变一、高应变动力测桩基本原理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动力方法均未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这是因为,高用重锤冲击桩顶,使桩一土产生足够的相对位一高度上。应变锤击所产生的脉冲相对较宽,导致浅部缺陷的移,以充分激发桩周土阻力和桩端支承力,通过安(3)对于灌注桩必要时应制作桩帽,或对桩顶反射脉叠加在入射脉冲中,最终造成漏检现象。装在桩顶以下桩身两侧的力

6、和加速度传感器接收桩1倍桩径范围内做加固处理,严格执行高应变规程。2.风险二的应力波信号,应用应力波理论分析处理力和速度2.传感器的安装对于摩擦桩,在高应变动力测桩中,由于预应时程曲线,从而判定桩的承载力和评价桩身质量完做好测桩基本工作后,就必须对传感器进行安力管桩沉桩贯入度大,在应用打桩柴油锤进行高应整性。装。相关人员必须按照程序操作,在传感器应安装变动力试验时,往往很难对承载力结构进行准确评假设桩为一维线弹性杆,测点下桩长为L,横在桩顶以下2倍桩径范围内,安装传感器时必须采估。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以采用高应变与静截面积为A,桩材弹性模量为E,桩材质量密度为P,

7、取对称方式,切忌在一侧安装传感器,这样不仅无载荷试验结合方法进行检测,以此降低该风险的产桩身内应力波传播速度(俗称弹性波速)为C(C法发挥出传感器作用,还会对锤击造成不良影响,生频率。=E/p),广义波阻抗或桩身截面力学阻抗为Z=ApC;合理地安装传感器,对检测信号的获取才会准确。3.风险三其桩身应力应变关系可写为:对于传感器的安装工作应选择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及在高应变动力检测中,通常会出现初打试验与安装技术的专业人员,降低误差率。另外,在安装复打试验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很容易对检测人员造传感器时,必须用膨胀螺丝来对其进行固定,如果成困扰。为了避免该风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