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最优灵敏度的串级控制研究.pdf

基于H∞最优灵敏度的串级控制研究.pdf

ID:51447277

大小:224.8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4

基于H∞最优灵敏度的串级控制研究.pdf_第1页
基于H∞最优灵敏度的串级控制研究.pdf_第2页
基于H∞最优灵敏度的串级控制研究.pdf_第3页
基于H∞最优灵敏度的串级控制研究.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H∞最优灵敏度的串级控制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6·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3年第2期基于H∞最优灵敏度的串级控制研究曹南,石红瑞(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1620)摘要:针对工业过程控制中普遍存在的容积对象,设计了一种二自由度的控制系统。副回路采用内模控制器,可以有效、快速地消除二次干扰;主回路以最优灵敏度为设计指标,由H最优控制理论得到主控制器整定参数,并化简成标准的串级控制结构。控制对象采用双容水箱,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设定值跟踪、负载扰动抑制及系统鲁棒性等方面的性能指标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关键词:串级控制;H最优灵敏度;内模控制;Simulink中图分类号:TP27

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0682(2013)02—0046—04StudyofcascadecontrolbasedonHinfinityoptimalsensitivityCAONan,SHIHongrui(College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DonghuaUniversity,Shanghai201620,China)Abstract:Inthispaper.adesignfortwo—freedomcontrollerswasproposedtohandlevolumeob-jectsinproce

3、ssindustry.ByusingtheIMCcontrollerinthesecondaryloop,thequadricdisturbancecanbeeliminatedeffectivelyandrapidly.MinimumsensitivitywasusedasthedesigncriteriaintheprimaryloopandtheturningparametersoftheprimarycontrollerwereobtainedbyHoptimalcontroltheory.Thetwo—freedomcontrolsystemcanbe

4、simplifiedintothestandardcascadecontrolstructure.Atwo—capac-itv—tanksystemwasusedascontrolobjectswhensimulation.Theresultsshowedthatthisalgorithmbringsagoodperformanceinset—pointtracking,loaddisturbancerejectionandrobustnessetc.Keywords:cascadecontrol;Hminimumsensitivity;internalmode

5、l;Simulink其方框图如图1所示。0引言现代工业中的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石油、化工等过程控制领域,对控制系统的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单回路系统往往难以满足要求。串级控制是一种在传统单回路结构下进行性能提升的控图1控制算法方框图制回路。标准串级控制结构由内环副回路和外环主回路组成,其主要思想是将副回路的扰动即二次干其中:C是主回路控制器,cⅢ。是副回路内模控制器,均是独立调节参数的控制器;P是主控制对扰通过副控制器快速、有效地进行消除,当二次干扰经过副回路的抑制后再进入主回路,对输出的影响象,P是副控制对象,P是其模型,假设模型匹配,有P(s)=P(s

6、);D,和D分别为主、副2个回路已经有了较大的削弱¨。上的干扰。文献[3]提出了一种三自由度的串级控制结构,但需在原有标准串级结构上增加额外硬件才能由图1可得如下传递函数:实现。该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化为标准结构的串㈤cs)(1)级控制系统,不需增加硬件开销,从设定值跟综、负载扰动抑制和系统鲁棒性3个系统指标进行设计,_1_P:s‰㈠(2)收稿日期:2012—10—16P(s)=P(S)P(S)C(S)(3)作者简介:曹南(1987),男,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过程控制。2013年第2期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47·可得:1控制器的设计)P2(=··为

7、不失普遍性,设被控对象P。、P均为实际过程控制中常出现的一阶系统,即:K(9)K.e一2(人2s+1)P1(s)(4)K、e—f2sP()(5)其中:、分别为主副控制对象的增益;T。、T2分别图4主回路等效方框图为时间常数;、r分别为延迟时间。经过IMC等效,依次化简为图5、图6的形式。1.1副回路控制器C在图1中,由于已经假设模型匹配,有P(s)=P(s)。将过程模型P分解成两项:P:+(S)和肇日IP:一(S),P+(S)包含了所有时滞和右半平面零点,P:一(S)是具有最小相位特征的传递函数。根图5经IMC等效后的主回路方框图据内模控制原理,内模控制器c(s

8、)=P一(),则c(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