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稻田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模式研究.pdf

再生稻稻田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模式研究.pdf

ID:51442042

大小:86.9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4

再生稻稻田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模式研究.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再生稻稻田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模式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家十三五“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稻作区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技术”重点研发专项再生稻稻田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模式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室再生稻是在水稻收获第一季后,开发头季腋芽再次种植收获的一季水稻。在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发展再生稻,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南方主要稻作区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使得劳动力紧张。发展再生稻可以缓解双季稻区“双抢”季节劳动力紧张的矛盾,降低劳动成本。因此,再生稻已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制度之一。然而

2、,由于特殊的栽培与管理措施,再生稻稻田土壤突出的问题是土壤养分失调(土壤磷钾含量相对短缺,氮相对盈余)、再生季土壤板结、茬口期土壤资源浪费、机械化耕作难等。因此,如何进行再生稻稻田培肥与耕作以保持或提高再生稻稻田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是当前再生稻稻田急需解决研究的问题。国家十三五“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稻作区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技术”重点研发专项(编号:2016YFD0300900),围绕我国水稻主产区的土壤肥力问题,开展稻田土壤培肥与耕作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按稻作制度特点,将我国稻田分为复合种养、双季稻稻田、水旱轮作稻田、再生稻稻田与北方一熟稻田等共5大类。

3、项目设置的课题7“再生稻稻田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模式”(编号:2013YFD0300907)针对当前再生稻稻田土壤肥力失衡、土壤板结、土壤资源浪费与机械化耕作难等问题,以培育稻田基础肥力为核心,在湖北、四川、重庆等稻作区开展研究与示范。通过长期定位试验与田间受控实验,重点研究如下内容:(1)不同稻作区再生稻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及其调控途径———研究再生稻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探明其与水稻需肥、产量的关系,以此提出可持续的调控途径;(2)再生稻稻田土壤培肥与耕作技术———针对以上土壤问题,研究秸秆还田技术、生物培肥技术、周年耕作技术等,建立生态经济丰产的稻田培肥与耕作的关

4、键技术,形成适于再生稻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的技术体系与规程;(3)再生稻稻田土壤培肥与耕作的关键机具选改型及配套———主要针对再生稻机械化难、程度低等问题,进行选改相应的耕作与收获机械,创新机械化耕作技术;(4)再生稻稻田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将相应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建立创新模式,并进行模式比较与验证,最终大面积推广。课题研究团队成员来自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四川农业科学院土壤肥力研究所、重庆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课题负责人为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胡红青教授与植物科技学院李成芳副教授。研究团队已在湖北、四川、重

5、庆等地开展了大量有关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与土壤培肥技术的研究、集成与示范,建立了长期定位点,部分研究结果已在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华中农业大学等期刊上发表,并获得一系列专利、奖励;同时,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对相关成果进行了报道。-2目前,再生稻全国单产不到1800kg·hm,因此再生稻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课题通过研究建立的再生稻稻田土壤培肥与耕作关键技术,将能有效地解决再生稻栽培过程中出现的土壤肥力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推进再生稻产业化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