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三家厂铜矿床氧化带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浅析.doc

易门三家厂铜矿床氧化带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浅析.doc

ID:51425525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4

易门三家厂铜矿床氧化带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浅析.doc_第1页
易门三家厂铜矿床氧化带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浅析.doc_第2页
易门三家厂铜矿床氧化带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浅析.doc_第3页
易门三家厂铜矿床氧化带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浅析.doc_第4页
易门三家厂铜矿床氧化带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浅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易门三家厂铜矿床氧化带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浅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易门三家厂铜矿床氧化带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浅析王崇文云南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云南思茅665000摘要:易门三家厂铜矿分为狮山、凤山两个矿段,其成矿方式、控矿因素、矿体形态均有很大差异。根据数十年来的前人理论研究和木人多年工作实践,结合木区工程的揭露情况,对易门三家厂铜矿的氧化带分布规律、形成条件提出一点浅显的认识,以期能对提高矿石综合利用率起到一定助益。关键词:氧化带;分布规律;形成条件1、区域地质易门三家厂铜矿位于扬子大陆边缘的元古宙昆阳裂谷内武定■易门■元江裂陷带中段的易门裂陷盆地中。西部以绿计江断裂为界,东界以罗茨■易门断裂与中元古代相对隆起分开,形成近

2、南北走向的狭长沉积盆地。矿区主要出露中、古元古界昆阳群黑山头组(PtKnhs)、大龙口组(Ptknd)、美党组(Ptknm)>因民组(PtKny)、落雪组(PtKnl)和鹅头厂组(PtKne)及绿汁江组(Ptknlz),为一套低绿片岩相浅变质岩系,局部出露古元古界一太古界大红山群底巴都组核杂岩及老厂河组残粒岩和片岩等变质岩系。其中绿汁江组是易门式铜矿床的含矿层位。2、矿体地质特征木区从因民组到鹅头厂组底部有火山岩及喷流热水沉积岩存在,特别是在因民组一落雪组及落雪组一鹅头厂组的过渡层特别发育,与铜的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在裂谷的不同演化阶段,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沉积建

3、造和不同类型的矿床:火山热水沉积改造型(狮山型)与构造运动一萃取改造一热液叠加型(凤山型)。3、氧化带分布及特征3.1氧化带分布三带依据合理分析CuO在10%以下为硫化矿,10〜30%为混合矿,30%以上为氧化矿,三家厂铜矿床三带氧化率如下表:木区三带分布,受地形、潜水面、构造、岩性、矿石构造等条件支配,有显著的不均匀性。氧化作用一般强烈,全区品位氧化率为51.54%o其中凤山较高,为71.92%;狮山较低,为29.29%。氧化带位于1,450〜1,390M标高以上,距地表垂高,凤山350M左右,狮山100左右。在1400-1340M标高间,估计垂高20〜5

4、0M,存在较短的混合带。1400〜1340标高以下,基本上为硫化带。按矿段及中段分:凤山1450中段以上全部为氧化矿为主,局部在415>5111W>611E及2号坑东部小矿段为硫化矿ol350M中段以下以硫化矿为主,局部在721E有混合矿,及其东部小矿体为氧化矿。3.2氧化带特征矿区内铜矿床氧化作用广泛分布,根据多年工作实践,有下列特性:1)氧化深度方面:氧化带下限一般距地表最高露头200——350M,垂深较大,经过深度不大的混合带后,下面就紧接着硫化带。如三家厂凤山1450M及以上中段,均以氧化矿为主;而1350M中段则以硫化矿为主。狮山1440M中段为氧

5、化矿;1390M中段则三带参杂互见;而1290M中段则绝大部分为硫化矿。矿体倾角陡,三带沿倾斜垂直变化较明显。倾斜缓时,三带分布有呈上下交错现象,即氧化带以分叉楔形向下深入,硫化带以楔形向上尖灭的现象,因而在同一中段矿体下部氧化程度比上部强,氧化带的深度也大,如铜厂。2)氧化不均匀性白云岩比泥质白云岩的矿石易于氧化,因而前者氧化较深。如铜厂本部比大尖山深;三家厂狮山1290M中段白云岩中仍有氧化矿,而同一中段泥质白云岩,则为硫化矿;目前对凤山氧化矿下限虽未准确圈定,也可推测凤山氧化带较狮山为深。断层上下盘矿体氧化程度不同,如狮山三号纵断层上盘矿体氧化程度较下

6、盘为大;而凤山&9号横断层下盘矿体氧化程度较上盘为大(在凤山5号坑,西矿体为硫化矿,而东矿体在断层压碎带下盘,全为氧化矿弧形扭曲、横断裂发育、节理发达、岩石破碎地段,氧化程度较高,深度较大,如铜厂6—5号剖面之间,深度达350M,仍有氧化作用。相反地5号剖面以南,6号剖面以北氧化深度较浅。矿石构造为细脉状、网状、块状及矿化富集地段,较散点状的矿石构造与矿化贫弱地段氧化程度高,氧化带也较深。3)淋滤作用、风化层与次牛硫化物富集。淋滤作用一般不显箸,但在老厂、铜厂风化岩石中,MgO、CaO含量显著减少,而Si02、AI2O3、Fe2O3>Mn02及铜厂相对集中。

7、在此二区下部可能有淋滤带。但由于黄铁矿少,铜矿转移不大,估计淋滤带不会太深。次生硫化富集带,目前仅在狮山矿段中部,现代潜水面下(1290M左右),在构造裂隙附近,易透水的白云岩中(9116—1和9124—2钻孔)和泥质轻的黑色泥质白云岩上部(9128—0钻孔)见到。富集厚度1-10M,长约300M,垂深约50M,品位在10%以上。而现代潜水面以上,除狮山接近潜水面有少许次生硫化富集现象外,还未见及同等规模的次生硫化富集带。这可能由于下述两个原因的结果:第一、矿石中铁不多,又富含MgO、CaO的碳酸盐质岩石,使铜的转移不大,次生硫化富集带难于形成。第二、过去虽

8、有次主硫化富集带,但由于第三纪以后,随着第二期氧化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