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重点句子翻译题.doc

必修三重点句子翻译题.doc

ID:51409126

大小:18.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3

必修三重点句子翻译题.doc_第1页
必修三重点句子翻译题.doc_第2页
必修三重点句子翻译题.doc_第3页
必修三重点句子翻译题.doc_第4页
必修三重点句子翻译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三重点句子翻译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寡人之于国也》1.“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翻译: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咚咚地敲起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丢弃战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止,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凭自己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翻译:梁惠王说:“不可以,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3.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翻译: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

2、姓比邻国多了。”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翻译: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翻译:猪狗吃人吃的东西却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这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如果不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

3、归顺了。《劝学》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翻译: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多次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翻译: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能够游水,却能够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尘埃泥土,向下喝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的缘故。《过秦论》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

4、与为一。翻译:诸侯恐惧害怕,开会结盟来谋求削弱秦国,不吝惜珍贵的宝物和肥沃的土地,来招致天下的人才,采取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相互结交成为一体。2.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翻译:好的将领手执强弩把守着重要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武器盘问过往行人。3.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翻译:假使拿崤山以东的六国与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就不可以相提并论了。4.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以矣;翻译:然而秦国凭着它小小的土地,达到兵车万辆的国势,使

5、八州排列座次,使六国诸侯来朝拜,已经有一百多年啦。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翻译:一个戍卒起事于是天子的七庙就毁坏了,自身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啊。《师说》1.古之学之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翻译:我学习道理,哪里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无论

6、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翻译: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自这个原因吧?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翻译:不懂得句子停顿,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方面向老师学习,有的方面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没有看见他的明达。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翻译: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当老师就足以感到羞耻,以职位高的人当老师就

7、近于谄媚。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志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翻译: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和他们同列,现在他们的智慧竟反而比不上这些人,这可真是奇怪啊!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翻译: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长,如此而已。8.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翻译:李家的孩子子蟠,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没有被时俗局

8、限,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遵循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所以)写《师说》来送给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