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407603
大小:3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3
《浅谈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摘要: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学是一项双边互动、创造性的活动。新课改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依据,但如何使用、如何使静止的教材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迸出智慧的火花,有待于我们一线的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语文创造性 随着现代化飞速发展,单纯的课本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于课堂教学的需要。课改的不断深入,也要求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类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因此,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转变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在传统课改观中,过分强调“以本为本”的思想,勿认为语文教科书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学生的语文学习框定在语文课本这个狭小的天地里,这怎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钻研业务、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新课程倡导“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认为“用教材教”其实就是要利用好围绕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其中好几个年级都有这样的口语交际:你想对灾区的孩子做点什么?说点什么?我们不难看出,语文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
3、近了,语文的检测视野也不断在扩大,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教师再也不能把教材看作教学的唯一的课程资源,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开发教材以外的各种课程资源,除了文本的教材、教师用书这种资源以外,更多的有价值、有生命力的课程资源是来源于大自然、学校、家庭及社会。自然界的风雨霜雪、农田果园,学校的环境设施,家庭的音像设备、电脑资源以及社会文化生活都是丰厚的教学资源。将语文融入这个大环境,迅速变得活跃起来了。辩论会、演讲会、报告会、诗歌朗诵会、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手抄板报、课本剧表演······这样多形式的展现语文教学内容,不仅提
4、高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而且早早走入生活,为成为社会的人打下基础。如果用课程要素的眼光来看,我们没有足够优厚的社会条件,可我们有大地,有蓝天,哪怕是荒山、黄土,它们的教育价值,它们对于实现课程目标以及发展学生感受和表达美的意义和功能却是同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运用它们。三、巧妙用于教学实践 1、掘教材,沟通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情感,陶冶情操,还强调了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因此,就是要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一切与之相关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同时用语文于生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实的
5、、自然的、充满趣味与挑战的。基于上述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语文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童话《小木偶的故事》这课时,由于是篇阅读课文,学生自身也能很快读懂内容,无需做过多的讲解,为了突出童话故事的趣味性,我设计了演童话这一环节,学生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人物语言、情感。且大大增强学生对童话的兴趣。以至在单元后面的习作中,学生也乐于创作自己的童话。 2、深入教材,融合各个学科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
6、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知识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之相关的地理、历史、生物、自然等学科的知识。如课文《长城》、《花钟》、《草船借箭》等,都分别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如果单纯的讲解语文知识,很难让学生深入领会。在这些课教学时,我都充分利用图书网络资源,查阅资料、搜集图片,从各个方面进行学科间的整合性学习。 3、组改编,深刻领悟编者意图 新课程的新理念还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呈现语文知识时,应力求改变抽象、静态、无味的呈现方
7、式,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换、删、改。 在我所教学的课文《秋天的雨》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秋天的雨的特点,我特别重组了教材,将这一课放在雨天。那天下着连绵细雨,分明送来了秋的凉爽,校园里一片欢声笑语。学生们坐在教室里,轻声读着课文,感受着润物无声的秋雨,诉说着自己的感受。整堂课下来,气氛很轻松,学生也异常活跃。如在一篇作文中,要求写一处名胜风景区,但对于我们这样地处偏远的农村孩子来说,几乎没有孩子去过什么景区,在我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后,毅然作出了决定,就到离村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