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与蓄热技术应用.ppt

蓄冷与蓄热技术应用.ppt

ID:51396081

大小:6.49 MB

页数:78页

时间:2020-03-22

蓄冷与蓄热技术应用.ppt_第1页
蓄冷与蓄热技术应用.ppt_第2页
蓄冷与蓄热技术应用.ppt_第3页
蓄冷与蓄热技术应用.ppt_第4页
蓄冷与蓄热技术应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蓄冷与蓄热技术应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蓄冷与蓄热技术应用王宝龙城市用电负荷波动明显背景1—电力“移峰填谷”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深圳市夏季典型日用电负荷变化城市用电负荷波动明显深圳市冬季典型日用电负荷变化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背景1—电力“移峰填谷”空调采暖用电是城市用电的重要组成部分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背景1—电力“移峰填谷”空调采暖用电是城市用电的重要组成部分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背景1—电力“移峰填谷”空调采暖负荷昼夜变化剧烈上海地区典型办公建筑夏季设计日负荷变化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

2、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背景1—电力“移峰填谷”空调采暖负荷昼夜变化剧烈上海地区典型办公建筑冬季设计日负荷变化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背景1—电力“移峰填谷”结论:城市电网用电负荷波动明显空调采暖负荷是城市用电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空调采暖负荷昼夜大幅变化是城市用电负荷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背景1—电力“移峰填谷”如果发电装备容量调节性能差或快速性不足,则可能导致电网电压和频率的变化,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增加发电装备的装机容量发电设备装机容量需要按照尖峰用电需求设计,投资大降低发电装备

3、的平均效率非用电高峰时,发电设备需要降载运行部分载荷时发电设备效率降低背景1—用电负荷波动的危害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供电侧管理:主机调峰:复合电网结构使用调节特性好的当地发电机组:水电机组:负荷调节速度快;燃气轮机:调节速度较快,能满足日负荷变化调节蓄能调峰:抽水电站:快速,但建设周期长,效率60%~70%压缩空气:与天然气混合进入燃气轮机发电超级电容、蓄电池:蓄存效率高;价格昂贵;多用于风电、光伏电力性能改善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背景1—用电负荷波动的应对典型城市电网结构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

4、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需求侧管理(DSM)技术对于直接使用电力的生产过程,通过电价等手段鼓励其错峰用电对于需要将电力转化为其他能源使用的生产和过程,则要考虑转化能源的储存基于空调用电在推高城市尖峰用电,拉大峰谷用电量差中的重要影响,发展空调用冷/热蓄存是降低电网峰谷差的有效手段!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背景1—用电负荷波动的应对在不需冷量时间利用制冷/热设备将蓄冷介质中的热量移出/充入,进行蓄冷/蓄热,然后将此冷量/热量用在空调用冷/热高峰期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背景1—蓄冷/蓄热技术建筑室内

5、需求温度介于冬夏室外温度之间背景2—冷能/热能的季节转移℃-10-20-3001020304028℃夏季18℃室内需求温度范围热源冬季26℃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通过季节性蓄冷/蓄热,冬/夏季的室外自然冷/热能可用于建筑的供冷和供热℃-10-20-3001020304028℃夏季18℃室内需求温度范围热源天然冷冬季天然热26℃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背景2—冷能/热能的季节转移背景3—减小制冷/热主机装机容量通过长周期(数天)蓄冷/蓄热,减小建筑的制冷制热设备的装机和电力增容容量,提高室内环境保

6、障质量忙时闲时利国:通过蓄冷、蓄热,建筑用能可在短周期内实现“移峰填谷”,降低电网用电负荷波动,从而降低发电设备装机容量,提高发电设备发电效率,保证电网安全;利民:(1)分时电价和设备补贴政策的实施能有效降低用户带蓄冷、蓄热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和初投资;(2)季节性蓄冷和蓄热能实现冬夏自然冷热能的利用,是建筑节能的技术手段之一;(3)降低制冷及电力设备容量,提高保障质量。背景—小结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热能蓄存(TES)装置分类:蓄存机理热泵蓄存显热蓄能液体固体潜热蓄能固液相变气液相变热化学蓄能吸收/吸附蓄能吸收蓄

7、能吸附蓄能化学蓄能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蓄热介质潜热蓄热材料高温类(120℃~850℃)单纯盐混合盐金属碱低温类(0℃~120℃)有机物化合物石蜡脂肪酸类其他(赤藻糖醇)低共熔体无机物化合物盐的水合物氢氧化物水合物包合物低共熔体显热蓄热材料:水、岩石、土壤等潜热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与蓄冷不同,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免费热源,所以蓄热热量除来自自身产热,也可来自环境热源。因此,蓄热热源包括:电热:电力直接产热热泵:通过高品位电力和热力输入,从环境总获取热量,最终实现热量增量供给太阳能:通过太阳能

8、集热器产热工业余热:工业生产过程产生蓄热热源背景蓄热技术蓄冷装置蓄冷系统设计与运行总结利用低谷电时间进行蓄热,所蓄的热量白天采暖及生活热水使用。蓄热材料MgO(氧化镁)等,蓄热温度达到800℃左右。蓄热装置:固体蓄热电锅炉背景蓄热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