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全国I卷全解析化学部分.doc

高考理综全国I卷全解析化学部分.doc

ID:51363185

大小:58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2

高考理综全国I卷全解析化学部分.doc_第1页
高考理综全国I卷全解析化学部分.doc_第2页
高考理综全国I卷全解析化学部分.doc_第3页
高考理综全国I卷全解析化学部分.doc_第4页
高考理综全国I卷全解析化学部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理综全国I卷全解析化学部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全国I卷)化学部分一、选择题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答案】B相对分子质量:AsH3>PH3,二者结构与性质都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熔沸点越高,所以沸点:NH3>AsH3>PH3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2纳米

2、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3-+2e-→3I-2TiO2/S++3I-→2TiO2/S+I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B、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D、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答案】A由图中电子流向可知,电池工作时,TiO2电极作负极(2TiO2/S++3I-→2TiO2/S+I

3、3-),导电玻璃作正极(I3-+2e-→3I-),所以A错误11、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①反应产物中含有羧基和溴原子;②反应产物中官能团有羟基和溴原子;③反应产物中官能团只有碳碳双键;④反应产物中官能团只有溴原子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3﹕1B、5﹕3C、2﹕3D、1﹕2【答案】An(

4、P)/n(Cl)=3.48,由十字交叉法得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3﹕113、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B、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C、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D、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答案】SiO2晶体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1,正四面体的结构单元中,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角27,(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

5、答无效)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③;(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3)该反应的△H0;其判断理由是;(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B)=;实验③:v(C)=;【答案】(1)②

6、改变条件:使用了催化剂,理由:②与①最终达到的平衡状态一致,只是②达平衡所需的时间比①要短一些;③改变条件:升高温度,理由:由于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压强对该反应的速率无影响,且达平衡时③所需的时间比①要短一些;即反应速率比①要快,且③与①平衡状态不同,只能是在①基础上升高温度;(2)40%0.060mol/L(3)>由(1)中分析可知,③在①基础上升高温度,由图可知③中A转化率增大,即升高温度后,平衡正向移动,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0;(4)0.0133mol/L·min0.0106mol/

7、L·min29、(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部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体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填写下表仪器标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

8、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4)验证CO的方法是;【答案】(1)(2)仪器标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C浓硫酸干燥CO2气体D木炭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3)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4)在(1)中的E装置后再依次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E)、澄清石灰水(F)、浓硫酸(G)的洗气瓶和盛有氧化铜粉末的反应管(H),进行该反应,若H在加热后黑色固体变红色则证明生成了CO30、(15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