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349452
大小:474.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3-22
《宏观经济学教学教案第二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国民经济的收支循环流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国民经济的重要恒等式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通货膨胀和失业的衡量第一节国民经济的收支循环流一、家庭:▲收入:要素报酬(Y)▲收入的使用:向政府交税(TA)消费(C)储蓄(S)▲购买支出:消费(C)二、企业▲收入:销售收入-支付的要素报酬▲收入的使用:向政府交税(TA)投资(I)储蓄(折旧等)(S)▲购买支出:投资(I)三、政府部门▲收入:来自家庭、企业和外国的税收收入(TA)▲收入的使用:政府购买支出(G)政府转移支付(TR)▲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G)四、国外部门▲收入:向本国出售产品和劳务的销售收入(M)▲收入
2、的使用:购买本国产品和劳务的支出(X)向本国政府交纳的税收▲购买支出:购买本国产品和劳务的支出(X)五、结论总收入=总支出=总产值Y=AE=GDP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1、GDP的定义(P23)2、对GDP的理解▲地域范围(GDP与GNP)▲时间范围(存货调整)▲物品范围(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GDP这一指标衡量的究竟是什么?3、GDP的类别▲名义GDP▲潜在GDP▲实际GDP与名义GDP对应的与潜在GDP对应的★为什么要区分不同的GDP概念?二、GDP的核算1、支出法▲将人们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加总而得到GDP的方法GDP=∑P
3、iQi▲从需求角度反映GDP的组成▲将支出分类:家庭消费支出(C)私人国内总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外国人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净出口NX=X-M)GDP=AE=C+I+G+NX二、GDP的核算2、收入法▲将人们得到的全部收入加总得到GDP的方法▲从供给角度反映GDP的构成▲GDP的组成●按要素成本计算的本国要素收入(工资、利息、租金、所有者收入、利润)●间接税与补贴的差额(净间接税)●折旧(资本损耗)●国外要素净支付(国外要素在本国的收入-本国要素在国外的收入)▲从收入的角度看:GDP=国内要素收入+净间接税+折旧+国外要素净支付=消费+储蓄+净税收(最终使用)=C+
4、S+(TA-TR)GDP=Y=C+S+(TA-TR)二、GDP的核算3、生产法▲将各行业生产产品中的增值加总得到GDP的方法增值:产品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反映GDP的构成0406080100GDP的百分比总支出20NXGICGDPGDP折旧间接税减补贴所有者收入利息利润租金工资和其他劳动收入总收入三、GDP的缺陷1、没有真实反映经济中的实际情况2、没有真实反映社会福利的变动3、国际比较的困难★可否举出实例说明GDP的缺陷及其影响?第三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恒等式一、总支出(AE)=总收入(Y)从总支出角度:GDP=AE从总收入角度:GDP=Y★如何理解总支出等于
5、总收入?从经济主体的角度还是商品和劳务的角度?二、投资=储蓄▲两部门经济中:I=S▲三部门经济中:I+G=S+(TA-TR)I=S+(TA-TR-G)▲四部门经济中:I+G+NX=S+(TA-TR)●I=S+(TA-G-TR)-NX私人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向国外借款●S=I+(G+TR-TA)+NX私人储蓄=私人投资+政府财政赤字+资金借给外国人使用三、私人决策与政府决策S-I=(G+TR-TA)+NX1、私人决策:S-I2、政府财政决策G+TR-TA3、政府外贸政策NX=X-M4、结论:▲私人储蓄大于私人投资:●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借给外国人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私人
6、储蓄等于私人投资:政府财政赤字=外贸赤字▲私人储蓄小于私人投资:本国私人投资资金的不足要由政府储蓄和举借外债来支持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一、国内生产净值(NDP)NDP=GDP-折旧(资本损耗)二、国民收入(NI)NI=NDP-间接税三、个人收入(PI)PI=NI-未分配给个人的部分+个人的其他收入(转移支付等)四、个人可支配收入(YD)YD=PI-个人纳税和非税支付=C+S=Y+TR-TA第五节通货膨胀和失业的衡量一、通货膨胀的衡量1、通货膨胀的含义物价水平持续而普遍的上升★通货膨胀的字面含义是什么?物价上涨的原因可能有哪些?2、物价水平的衡量▲消费价格指数(
7、CPI)▲生产价格指数(PPI)▲GDP缩减指数(GDPdeflator)3、通货膨胀水平的衡量通货膨胀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4、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美国的通货膨胀世界各国的通货膨胀二、失业水平的衡量1、人口的分类2、失业的含义:能够工作想要工作没有工作3、失业水平的衡量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