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交椅山古窑址介绍.doc

金交椅山古窑址介绍.doc

ID:51323392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1

金交椅山古窑址介绍.doc_第1页
金交椅山古窑址介绍.doc_第2页
金交椅山古窑址介绍.doc_第3页
金交椅山古窑址介绍.doc_第4页
金交椅山古窑址介绍.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交椅山古窑址介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金交椅山古窑址介绍【金交椅山古窑址】位于晋江磁灶镇,是泉州“海丝”申报世遗考察点之一。晋江磁灶,以历代烧制陶瓷而得名。县志记载:“瓷器出磁灶乡,取地土开窑,烧大小钵子、罐、瓮之属,甚饶足,并过洋。”据文物部门考察,磁灶现存古窑址有19处之多,其中最早的是南朝溪口山窑址1处,距今已有1500多年。还有唐代窑址5处,唐宋混叠窑址1处,而以宋元时期窑址最多,有12处。宋元时期,泉州港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大港,港口每每停泊有“大舶百艘,小船不可胜数”。印度、阿拉伯等地蕃客云集,素有“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之誉。当时出口货物中,以陶瓷、丝绸为主,宋人写的《萍洲可读》记载:“

2、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宋代《诸蕃志》记载,从泉州输出的瓷器远销二十四个地方,元代《岛夷志略》记载,瓷器外销多达四十四个地方,分属而今的亚洲、非洲各地。磁灶正临近泉州湾,小船可由金交椅山边这条梅溪,载运瓷器到泉州港销售,有这样各种良好条件,磁灶古老的窑业空前兴盛起来,而位于沟边村的金交椅山就是宋元时期兴起的一处瓷窑。2002年5月—9月,福建省博物馆、晋江市博物馆联合对金交椅山宋代窑址进行勘察发掘,在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西坡就发现4条残长不一的龙窑的遗址、作坊遗址及多处堆积层,较完整的这一条龙窑长达70米,宽2.

3、5米左右,从残存的窑址可辨认出窑口、火膛、窑壁、窑门、窑床。在窑址周围发现大批支垫,而且在出土器物的口沿、内部、底部发现明显的烧结痕,可以判断,金交椅山窑炉是采用器物叠烧工艺的。估算起来,这样的龙窑一炉可烧制数千上万件磁器,可见当时烧制陶瓷器的规模之大和技术之精。6从金交椅山出土了数百件可修复的陶瓷器,有执壶、军持、罐、瓶、盏、注子、碟等多种,以执壶为主要产品,釉色有青釉、黑釉,以青釉居多。器物胎质薄、釉色光亮,虽埋藏地下数百年,洗涤后犹觉光彩照人。从海外各国发现的磁灶窑器物,从造型、胎质、胎色、施釉等工艺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有一些与金交椅山出土的瓷器完全相同或相近,由此,可以证明

4、金交椅山窑址正是当年大批量生产外销瓷的地方。2002年10月,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评估专家亨利博士来泉州考察,仔细观察了金交椅山的窑址,认为这迄今保存完整的宋代窑址足以证实宋元时期泉州海上贸易活动的兴盛,是一处值得人们用心保护的古文化遗存。【磁灶陶瓷走天涯】序厅前言磁灶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陶瓷产地之一,窑火延续了一千五百多年,产品以海外市场为导向,大量销往东南亚等地,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磁灶窑的历史价值和影响,金交椅山窑址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察点,同时也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江市人民政府为弘扬陶瓷文化,建设古陶瓷

5、博物馆,开辟磁灶窑专题展览。一、生产导言磁灶窑生产始于南朝,盛于宋元,延续于明清及近现代,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古代中国重要窑口分布图(1-1-1图版)这是磁灶古窑址分布状况(1-1-2图版),半个世纪以来,已在磁灶发现南朝至清代的窑址26处,大多分布在梅溪两岸山坡。实物南朝瓷器这是1998年11月在池店镇霞福村发现的南朝陈隆昌元年(494年)墓出土的青釉瓷器,为研究南朝时期磁灶窑的陶瓷生产提供宝贵资料。照片唐五代窑址这座是位于磁灶下灶村虎子山、下官路村狗子山唐、五代窑址。产品有青釉罐、壶、钵、瓮等。(1-2-3照片)这些实物是池店出土的青瓷器及窑址出土的窑具和标本。

6、6宋元时期导言宋元时期磁灶窑进入鼎盛发展阶段,做坊多产品多,外销也多。实物窑址出土窑具、瓷器。在2002-2003年金交椅山窑业经过考古发掘,揭露龙窑遗迹4座、作坊遗迹1处。出土了许多瓷器。照片——土尾庵窑址出土器物实物:窑址出土器物土尾庵窑址,位于磁灶镇岭畔村梅溪南岸的土尾庵山坡上,遗物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1995年10月考古发掘,揭露龙窑遗迹一段,出土大量青釉、酱釉和黄绿釉等陶瓷遗物,以日用生活器皿为大宗,还有陈设器和建筑材料等。其中动植物造型别具一格,器物装饰纹样丰富,有花草、龙凤、文字等,以龙纹最具特色。(1-3-2文版)这副照片是位于草庵摩尼教遗址出土的宋“明教会”碗。

7、宋“明教会”碗,一级文物,口径18.3、高6.5厘米。1979年草庵古井遗址出土,碗内外施酱釉,圈足露胎,内壁刻划阴文“明教会”三字,是宋代磁灶大树威窑烧制,是宋代摩尼教徒统一烧制的食具,反映了当时泉州摩尼教的盛况。(1-2-4)草庵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摩尼光佛石照像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地的。“明教会”碗的发现又增添了历史的见证。实物标本釉色装饰纹样釉色:磁灶窑瓷器的釉色丰富多彩,大体上分为青、绿、黄、黑、酱五大类。其呈色与胎釉成分和窑炉火候气氛的变化有密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