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HZ140TR2后置旅游车底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HZ140TR2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的静力分析及强度、刚度计算指导老师:任小平报告人:张时雨目录第一部分
2、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第二部分
3、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第三部分
4、设计题目第四部分
5、求解过程第五部分
6、设计感想第六部分
7、运算程序段及结果截图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1.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2.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4.综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
8、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使相关学科的只是有机的联系起来;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6.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1).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所求及零件图。(2).画出构件的受力分析计算简图,按比例标明尺寸、载荷及支座等。(3).静不定结构要画出所选择的基本静定系统及与之相应的全部求解过程。(4).画出全部内力图,并表面可能的各危险截面。(5).各危险截面上各种应力的分布规律图及由此判定各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图。(6).各危险点的主应力大
9、小及主平面的位置。(7).选择强度理论并建立强度条件。(8).列出全部计算过程的理论依据、公式推导过程及必要的说明。(9).对变形及刚度分析要写明所用的能量法计算过程及必要的内力图和单位力图。(10).疲劳强度计算部分要说明循环特征,бmax,бmin,r,бm,бa的计算,所查各系数的,k,ε,β依据,疲劳强度校核过程及结果,并绘出构件的持久曲线。2、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1).分析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并讨论其原因、改进措施。(2).提出改进设计的初步方案及设想。(3).提高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措施及建议3、程序
10、计算部分的要求(1).程序框图(2).计算机程序(3).打印结果设计题目HZ140TR2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简化后如下图所示。满载时受重力FA作用,后部受重力FB作用,乘客区均布载荷为q(含部分车身重),梁为变截面梁。计算过程中忽略圆角影响,并把梁抽象为等厚闭口薄壁矩形截面的阶梯梁。材料的弹性模量E,许用应力[σ]及有关数据有表7-1给出。其他数据选取设计计算数据第一组中的FB=4090N,q=15300N/m.求解过程1.求支座反力及车架内力图2.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3.求车架最大挠度fmax
11、的值及所发生的截面,画出车架挠曲线的大致形状4.若壁厚t不变,取h/b=1.5,按等截面梁重新设计车架截面尺寸求支座反力及车架内力图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求车架最大挠度fmax的值及所发生的截面,画出车架挠曲线的大致形状若壁厚t不变,取h/b=1.5,按等截面梁重新设计车架截面尺寸设计感想经过本次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使我更好的掌握了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并且进一步的巩固了C语言程序设计、CAD软件、mathematica软件的应用。能够将这些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12、的目的。以后必将更加努力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和实践。运算程序段及结果截图#include#definePA2680main(){doublel0=1.1,l1=1.6,l2=3.1,l3=1.6,l4=2.1;doubleA1=l1/2,A2=l2/2,B2=l2/2,B3=l3/2;doubleM0,M1,M2,M3,w1,w2,w3,H,G;doubleNC,ND,NF,ND1,ND2,NF1,NF2,NG,PB,q;doublelz1,lz2,lz3;doubleb1=0.06,h1=0.1,b2
13、=0.08,h2=0.12,b3=0.07,h3=0.11,t=0.005;intn;lz1=(b1*h1*h1*h1-(b1-2*t)*(h1-2*t)*(h1-2*t)*(h1-2*t))/12;lz2=(b2*h2*h2*h2-(b2-2*t)*(h2-2*t)*(h2-2*t)*(h2-2*t))/12;lz3=(b3*h3*h3*h3-(b3-2*t)*(h3-2*t)*(h3-2*t)*(h3-2*t))/12;printf("lz1=%elz2=%elz3=%e",lz1,lz2,lz3);
14、for(n=1;n<=10;n++){printf("Enterq,PB:");scanf("%lf,%lf",&q,&PB);printf("q=%e,PB=%e",q,PB);w1=q*l1*l1*l1/12;w2=q*l2*l2*l2/12;w3=q*l3*l3*l3/12;M0=-PA*l0;M3=-PB*l4;H=-6*(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