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双塔高层住宅结构抗震设计探讨.pdf

转换层双塔高层住宅结构抗震设计探讨.pdf

ID:51233265

大小:1.37 M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2

转换层双塔高层住宅结构抗震设计探讨.pdf_第1页
转换层双塔高层住宅结构抗震设计探讨.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转换层双塔高层住宅结构抗震设计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第4期(总第157期)江西建材建筑与规划设计转换层双塔高层住宅结构抗震设计探讨■谢智勇■福建西海岸建筑设计院,福建福州350000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转换层双塔高层住宅结构抗震设计探讨,可供同行参考。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1工程概况该高层酒店,占地约26323平方米,是由裙房和一栋塔楼组成的五星级酒店,地下1层,局部2层(塔楼范围),地上39层。功能包括酒店、服务式公寓、餐饮及地下车库、设备房等,工程总建筑面积294593m。工程主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裙楼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塔

2、楼地下室至21层设置钢骨柱。根据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较弱,在把底部核心筒外墙增至700厚且外框柱截面增至1200x2000准》工程属丙类建筑,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丙类建筑按本地区抗的条件下,结构的Y向刚重比才达到1.6勉强满足规范的抗倾覆要求,震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和采取抗震措施,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且与其X向刚重比相差较大。所以,结合建筑平面结构布置以及使用构技术规程》,工程框架及剪力墙抗震等级均为一级,剪力墙底部加强功能,在建筑外

3、框四个角增设剪力墙,剪力墙长度为6.2米,工程结构部位为地下二层~四层。向Y的倾覆能力逐渐提升,同时也不会对建筑使用要求以及建筑外观2基础设计造成影响,使得建筑结构Y向的刚重比上升到3.0,与X向的刚重比下表为工程长度的地质条件,根据不同工程位置柱脚内力大小不(3.4)较为接近,这样的平布布置具有合理性。同以及岩石面分布,利用人工挖空灌注桩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塔楼范围Y向核心筒距离外框柱距离超过10米,在设计过程中,在从地下内,桩端持力层主要以微风化岩为主,微风化岩的厚度为0.5米;在裙室到第二十一层,由南

4、向北进行钢骨设置,保证控制住与结构延性轴压楼范围桩持力层主要以中风化岩为主,桩端深入到风化岩的深度为0.比控制在最大轴压比范围下。右上图为钢骨柱大样。5米;在纯地下室桩端持力层主要以强风化岩为主,桩端深入到强风化3.3结构计算岩中的深入为两倍桩径。在进行结构分析过程中,利用PKPM-SATWE(2005.08版)、表1地质参数ETABS(9.05版)三维空间分析软件,对结构整体位移、内力进行计算,地基土桩侧阻力特征值岩石天然这两个三维空间分析软件具有不同的力学模型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由顶面层厚单轴极限岩(土

5、)层名称埋深承载力桩侧桩端抗压强度于在工程的低三十九层以及第七层中具有设备层,因此在采用ETABS(m)(m)计算模型过程中,同时对设备层弹性变形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另外,由fk(Kpa)qsik(Kpa)qpk(Kpa)frp(Mpa)于室外地面较首层高度较低1.5米,不能当做工程的嵌固层,将下一层(1)杂填土及素填土层0.00.4~4.010结构定位嵌固层。(2-1)淤泥质土0.4~8.60.5~10.6609(1)下面为整体分析的主要计算结果。(2-2)淤泥质细砂1.0~9.00.5~7.38012表

6、2SATWE主要计算结果(3-1)细砂1.0~15.50.5~8.011016方向X向Y向(3-2)粗砂9.1~13.50.7~1.213020基底总剪力Qo(kN)32835.4233253.95地(4)粉质粘土1.5~19.10.4~1312018Qo/Wt(%)1.60%1.62%震(5-1)粉质粘土2.3~12.51.0~10.117020荷基底总弯矩Mo(kN·m)2027835.251862867.25载(5-2)粉质粘土2.2~20.10.5~11.224035最大层间角位移△u/h1/12

7、191/942下(6)全风化粉砂岩3.3~21.81.0~10.233060最大层间角位移所在楼层1827(7)强风化粉砂岩3.3~35.10.7~23.7500801200总风力Qo(kN)10944.015416.5风(8)中风化粉砂岩4.0~47.70.5~6.43.0~4.7荷基底总弯矩Mo(kN·m)1048737.81598647.5(9)微风化粉砂岩5.4~49.30.5~9.68.0~10.5载最大层间角位移△u/h1/25661/1130下3结构设计最大层间角位移所在楼层1827、283

8、.1标准层平面该工程地面建筑以上一共有39层,其中裙楼屋面高度为16.5米,表3ETABS主要计算结果共3层;塔楼高度一共148.15米,供34层,出屋小塔楼高度为7.4米。方向X向Y向建筑结构宽度比为4.26(146.9/34.5)。工程主楼采用框架-核心筒基底总剪力Qo(kN)30694.1930907.83结构体系,裙楼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左下图为塔楼标准层平面。地Qo/Wt(%)1.61.63.2结构平面设计震从建筑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