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213136
大小:317.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1
《王勃《滕王阁序》的经典化.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观与文产生的文的巨文中对少时闻韩文可知,在唐代,与滕王阁相关的名作有王勃的序、王绪的赋以及王仲舒的记。随着王勃序地位的逐渐上升,其余二王的赋、记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至宋代就已失传,而王勃之序独存。宋人王象之就曾在舆地纪胜》卷二十六云:“元和中王仲舒复修滕王阁,韩愈作记称王勃游阁序、王绪赋、今中丞修阁记,以为三王而赋记独亡矣。”就连韩愈当初推崇三王之事,后世文人也基本只提王勃一人。滕王阁在后世也要借着王勃之序提升名气,明人徐中行《王勃滕王阁序跋代作》曾感叹:“是阁胜闻海内,以子安是序也。”郭子章也有同感:“滕王阁自王子安题其
2、名始显。”王世懋更直言道:“捂绅先生多言滕王阁亡奇,以子安、退之文重耳⋯⋯两先生文脍炙人口,江山赖以增重。”清人许培荣为唐人许浑43《丁卯集》作笺注时,对其《江西郑常侍赴镇之日有寄因酬和》诗中“滕王阁”一词的解释即云:“在江西省城,上王勃作序题诗之处也。”(《丁卯集笺注》卷四)由此可见,王勃在后世渐成滕王阁代言,即因此文。呈芷阁因文显,滕王阁可谓极具代表性。第O"1登阁赋诗,写景抒怀,乃文人雅怀。山水与文学相得益彰,不乏实期例,但如《滕王阁序》般经典,却不多见。《滕王阁序》所绘之壮丽清远、^总第雄阔开朗的江南秋景,传唱千古
3、,江山也为之增色。清人方溶师曾说:j、Jo)“先世父《蔗余偶笔》日:‘王子安《滕王阁序》、范文正《岳阳楼记》,胜地期高文,江山生色。”’(《蕉轩续录》卷一)明人徐中行《天目集》卷十九也V叹说:“其与江山永丽者,而独在于斯文嗟乎!”清人蔡士英《重建滕王阁碑记》云:“余髫时读王子安《滕王阁序》,见其凭吊今古,俯仰山JIl,状都邑之瑰丽,悉人文之美秀,鸟跤晕飞、渔汀雀舫,云物变前,鱼龙跃案,未尝不掩卷神游,低徊欣慕而不能释也。”如果只有江山胜景的绝妙描摹,远不能让《滕王阁序》跻身经典之列。真正的文学经典必须有能让世人共鸣的精神、
4、情感。《滕王阁序》写于唐王朝正走向辉煌之际,此时的知识分子渴望建功立业之心极为热烈,但现实中常出现的坎坷与挫败,给文人带来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感。该文正写出了士人的这种普遍情感,但却并非一味抒发悲愤失望之情。文中更有渴望知音惜赏之愿及“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雄心壮志。这种雄健昂扬的内蕴,“慷慨激楚之音”,超越了大多数只一注重藻辞丽句而无思想情感的六朝骈文,也让《滕王阁序》有了成为经典的坚实基础。王勃作《滕王阁序》,在后世文人的笔下,颇具浓郁的传奇色彩。较早记载该事的是五代时期王定保所撰《唐摭言》,该书卷五所叙之事,多
5、被后人所引述、加工铺染。王勃年少而有佳构,阎公所称“真天才”之誉也反复被世人渲染,以至于宋太宗也曾说:“朕闻唐王勃十五一作《滕王阁记》。”(《经幄管见》卷一)宋人钱端礼的《诸史提要》卷十四更有“天才王勃”一条。许多早慧之例也多录王勃作《滕王阁序》事,如r-o宋代李防撰《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五“幼敏”门,宋人祝穆撰《事文类在聚》前集卷四十六“乐生”部。王勃写《滕王阁序》而获“天才”之誉,也第o"1给该文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期一宋人曾糙编《类说》卷三四“滕王阁记”条在《唐摭言》的基础上变总第一本加利,增人一叟以清风助王勃夜行六
6、七百里至江西作《滕王阁序》之、Jo)事。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十五、谢维新编《事类备要》前集卷十期四、佚名的《古今类事》卷三、曾性编《类说》卷三十四、祝穆撰《事文类聚》前集卷十一均有相似记载。而诸如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十《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明拟话本尚有周清源著《西湖二集》卷三《巧书生金銮失对》、清代郑瑜杂剧《滕王阁》、李汝珍《镜花缘》等小说都对此事有所渲染描述。关于王勃写该文的时间,古今更是众说纷纭。有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为代表的“十四岁”说,宋代李防《太平广记》为代表的“十三岁”说,清初吴楚材《古文观止》为代表的
7、“二十二岁”说,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为代表的“二十九岁”说。今人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陈良运《滕王阁序成文经过考述》等考证之后认为该文应作于王勃二十六岁时。《唐摭言》所记之事,难以考证其真伪,而老叟助王勃赶往都督宴会而作《滕王阁序》只能以小说、传奇视之,该文的创作时间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尽管如此,我们却可以从千百年来围绕着王勃写作《滕王阁序》而产生的种种故事、传说及争论,看到了《滕王阁序》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这些也是该文经典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关于《滕王阁》艺术、文本阐释的历代争论,文人在诗文中对其反复地吟咏,是其
8、经典性不断得到强化的体现。此种句式使用者众多,如庾信、陈子昂、骆宾王等,但“古今独赏落霞句,盖有幸不幸也”。这种“幸”与“不幸”,可以说是历代人们选择典范的结果。还有一些则客观陈述二句之来历,不加任何评论,如宋人龚颐正的《芥隐笔记》、王得臣的《麈史》、王徘的《野客丛书》,明人徐陪的《笔精》。明人田艺蘅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