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冯友兰人之精神生命理论刍议——再论冯友兰《新原人》之境界哲学与功夫理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SocialSciences)2014年3月冯友兰人之精神生命理论刍议———再论冯友兰《新原人》之境界哲学与功夫理论张克政(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30)摘要:冯友兰在《新原人》中所开显的人的精神生命之存在样态有本然、实然和应然三种。人的精神生命之存在样态之所以要由实然跃升至应然,只是因为人有觉解,人觉解到了人之理与标准,觉解到了其所应该,因而不安
2、于事实上的不完全。人的精神生命之存在样态除了受“学养”功夫的决定外,还受才与命的影响。关键词:冯友兰;精神生命;新原人中图分类号:B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5X(2014)01-0125-06拙文《冯友兰<新原人>之境界哲学与功夫理自然境界便是人的精神生命之本然样态,功利境界论》(以下简称“拙文”)在《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便是人的精神生命之实然样态,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第2期刊发后,曾听到一些质疑的声音。这些质疑界则是应然样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一,人的精神生命之存在样自然境界
3、是人的精神生命之初始样态,是本然态是否只有实然和应然两种?二,人的精神生命之样态。自然境界中的人对宇宙人生毫无觉解或有最存在样态由实然走向应然何以必要?三,人的精神低程度的觉解,对人之辅性、人所有之性即人的生物生命之存在样态是否仅由“学养”功夫决定?在结性并无清楚的觉解,遑论对人之正性、人之性即人之合专家学者们的相关论述,并作深入思考的基础理有所觉解。由于自然境界中的人“不著不察”,因[1]498上,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此“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底”。在冯友兰看来,知识水平非常低下的原始人、婴儿
4、、愚人都处于自然一、人的精神生命之存在样态:境界,但自然境界中的人又不局限于此,现代社会中本然、实然、应然知识文化水平很高的人也可能处于自然境界,因为拙文认为,人的精神生命之存在样态只有实如果他对于自己的才能和行为没有觉解,那么他的然和应然两种,其中,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人的行为也只是一种自发的创造活动,其结果也只能是精神生命之实然样态,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则是应一种自发行为的产物。虽然自然境界中的人也有自然样态。这种认识,确实与人的精神生命之存在样己的人生,但由于他对人生并无清楚的觉解,所以人态的实
5、际不甚相合,拙文所下断语的确值得商榷。生对于他也并无很大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依照人除实然和应然两种存在样态外,人的精神生命之所以为人的标准即人之理讲,自然境界并不是人还有本然样态。冯友兰依既有量之差别又有质之所应该有的。如果借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不同的觉解这一标准,将人的精神生命区分为四种这一命题讲,自然境界就是天人本无间的原始的“天存在样态,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人合一”状态。这一状态之有,是因为人对宇宙人生境界。因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人们不需要特别的毫无觉解或最低程度的觉解
6、,而关键在于对自我的努力即可自然而然地得到的,而道德境界和天地的毫无觉解或最低程度的觉解,换言之,即尚无主体境界必须要有精神上、思想上和实践中的特别的努意识之产生,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力才可能达到和保持,又因自然境界不需发展即可功利境界是人的精神生命之第二样态,是实然自然得到,功利境界必需发展才可自然得到,所以,样态。功利境界中的人对宇宙人生已经有较多觉收稿日期:2013-12-17基金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2093ML);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319201
7、30101)。作者简介:张克政(1980-),男,硕士,西北民族大学副教授。126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3月解,他们已经对自己和自己的利益有了清楚的觉所应该有的,是人的精神生命之一种应然样态。然解,但又仅限于此。“在功利境界中底人,其行为都而,道德境界还不是人所可能享有的最高境界,还有他们所确切了解底目的”,“他们的行为的目的,不是人的精神生命之最理想样态。这是因为“人对都是为利”,但他们“所求底利,都是他自己的于宇宙有进一步底觉解时,他又知他不但是社会的[1]526[1]561利
8、”。冯友兰认为,功利境界是常人之常境,绝分子,而又是宇宙的分子”。作为宇宙的人,只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处于功利境界的。成就一个“社会的人”、只停留在道德境界当然是不不仅如此,英雄、奸雄、才人等非常人在绝大多数时够的,因此必须再超越。这种对社会的外在超越与候也处于功利境界,因为他们的行为在绝大多数时对自我的内在超越,可使人达到人所可能享有的最候都是以求自己的利为目的的。由于功利境界中高境界、呈显人的精神生命之最理想样态:天地境的人对于人之正性、人之性即人之理并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