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教学课件 作者 候旭明 第15、16、17章.doc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教学课件 作者 候旭明 第15、16、17章.doc

ID:51204997

大小:8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09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教学课件 作者 候旭明 第15、16、17章.doc_第1页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教学课件 作者 候旭明 第15、16、17章.doc_第2页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教学课件 作者 候旭明 第15、16、17章.doc_第3页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教学课件 作者 候旭明 第15、16、17章.doc_第4页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教学课件 作者 候旭明 第15、16、17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教学课件 作者 候旭明 第15、16、17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五章钢的碳氮共渗与氮碳共渗根据共渗温度不同,可将碳氮共渗分为高温(900~950℃)、中温(820~860℃)和低温(520~700℃)碳氮共渗。其中高温和中温碳氮共渗都是以渗碳为主,低温碳氮共渗则是以渗氮为主。据此,将以渗碳为主的碳氮共渗称为碳氮共渗,而将以渗氮为主的碳氮共渗称为氮碳共渗。第一节气体碳氮共渗一、概述碳氮共渗是在奥氏体状态下下,同时将碳、氮渗入工件表层,并以渗碳为主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中温碳氮共渗,高温碳氮共渗生产中很少用到(故本节主要介绍前者)。1.与渗碳相比碳氮共渗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氮的渗入降低了渗层相变温度(A1及A3点)

2、,故共渗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并可直接淬火。2)氮的渗入提高了渗层的淬透性,故可采用较低的淬火冷却速度。3)在相同温度下,碳氮共渗速度大于渗碳速度。4)硬度一般较渗碳件略高,耐磨性较渗碳件好。2.碳氮共渗件用钢、加工路线渗碳钢一般均可用于碳氮共渗。对于渗层较薄、承载较重的工件,常采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碳氮共渗件的加工路线与渗碳件类似,只是碳氮共渗后可直接淬火,而渗碳件则需根据钢种而定。【想一想】:为何承载较重的碳氮共渗件常采用中碳、中碳合金钢?二、气体碳氮共渗介质及化学反应1.渗碳介质加氨气用煤油或丙酮加氨气作为共渗介质,多用于滴注式井式炉或周期作业炉;吸热式气体加氨

3、气共渗介质,多用于连续炉或生产批量较大的周期式作业炉。使用这类介质进行共渗时的化学反应:略2.含碳、氮的有机化合物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三乙醇胺或三乙醇胺中加入一定数量尿素的混合剂。三乙醇胺是黄褐色的有机液体,无毒,在500℃以上通过以下分解反应,产生活性碳、氮原子。2(C2H5O)3N→4CH4+6CO+7H2+2[C]+2[N]碳氮共渗的碳势测量方法与渗碳基本相同,可采用氧探头、红外仪或露点仪。氮势控制目前尚无成熟方法。可通过控制氨气流量或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加入量来调整氮势。1三、碳氮共渗工艺一)工艺参数确定1.碳氮共渗温度生产中碳氮共渗温度一般采用820~860℃,此时

4、,渗速中等,畸变较小,且奥氏体晶粒未粗化,渗后可直接淬火。2.共渗时间生产中常以共渗平均速度来估算时间。估算方法很粗略,只能作为参考,生产中还需通过检查随炉试样的渗层深度来确定工件出炉时间。共渗时间还受共渗介质及氨的供给量、工件的钢种和装炉量等因素影响。3.渗剂供应量氨加入量增加,使氮势提高、碳势降低,从而共渗层氮含量提高,碳含量降低,组织中易出现块状碳氮化物,使渗层脆性增大。若氨加入量太少,渗层中氮含量太低(<0.1%)时,则渗层淬透性偏低,淬火时易出现托氏体组织。应根据工件钢种、渗层组织、性能要求及共渗温度等确定氨气加入量。与渗剂供应量相关的另一个参数是炉气换气次

5、数。换气次数(循环次数)是指每小时通入炉内的气体和炉子容积的比值。换气次数对炉气成分(即渗碳、渗氮能力)及维持炉压都有重要作用。采用煤油或丙酮等的换气次数一般为2.5~3.5次/h,共渗面积较大时,应取较大换气次数。采用吸热式气体时,换气次数约为6~10次/h。二)气体碳氮共渗工艺气体碳氮共渗对设备的要求与气体渗碳相同,只是对通氨气的碳氮共渗,需在普通渗碳炉上增设一套供氨系统(主要包括减压阀、干燥器、流量计等)。碳氮共渗前的准备工序也与渗碳类似。1.有机滴液+氨气的碳氮共渗1)工艺过程略2)工艺实例略2.保护气+富化气+氨气的碳氮共渗1)井式炉碳氮共渗工艺举例见表15

6、-2。2)连续式炉碳氮共渗工艺举例大批量工件的碳氮共渗宜采用连续式炉,生产效率高,共渗质2量容易控制。20CrMnTi及20MnTiB工艺见表15-3。3.直接滴入三乙醇胺的碳氮共渗略四、碳氮共渗后的热处理共渗后一般也是淬火加低温回火,淬火一般采用直接淬火。淬火时可采用油等较缓和的冷却介质。回火温度可比渗碳稍高。【想一想】碳氮共渗是否使整个工件的淬透性都增大?五、碳氮共渗层的组织与性能1.碳氮共渗层组织退火态的渗层组织与渗碳层组织相似。淬火后,表层组织一般为含碳、氮的针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并有一定数量的弥散分布的碳氮化物,往里为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心部组织与钢的淬透

7、性、冷却方式及工件尺寸等有关。碳氮共渗组织的特点是共渗过程中形成碳氮化合物倾向较大,且淬火后渗层中残余奥氏体较多。表15-4(略)给出了几种常用钢种共渗层的最佳碳、氮含量。2.碳氮共渗件的力学性能1)硬度和耐磨性一般较渗碳件高2)疲劳强度较高六、碳氮共渗件的质量检验及常见缺陷1.共渗件的质量检验碳氮共渗件质量检验项目与渗碳件相同。当碳氮共渗层较薄时,表面硬度的检验方法可参考表15-5的规定。2.共渗件常见缺陷下面主要介绍黑色组织。黑色组织包括黑点、黑网、黑带等。黑点(渗层含氮超过0.5%,易出现)一般出现于渗层表面0~40μm范围内,有黑点的试样,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