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工艺探讨.doc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工艺探讨.doc

ID:51196673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0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工艺探讨.doc_第1页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工艺探讨.doc_第2页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工艺探讨.doc_第3页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工艺探讨.doc_第4页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工艺探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工艺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工艺探讨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同时向多功能的形式转移,高层建筑物设立转换层,实现英多功能用途。木文根据笔者多年施工经验,对转换层结构施工进行探讨,供同行借鉴参考。关键词:高层;转换层;结构施工中图分类号:TU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转换层的形式有很多种,日前我国主耍以桁架式转换层、箱形转换层、梁式转换层等形式较为普遍。转换层结构可以说是上部结构的基础、下部结构的顶板,它具有实现不同结构形式连接点,在整个结构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以下简要阐述笔者的施工体会。一、工程概况某工程分为两个区,工程采用箱形转换层,将裙楼框支剪力墙结构

2、转换成塔楼的剪力墙结构体系。箱形转换层顶板、底板均为350伽厚,转换层箱形梁为工字形截面梁,腹梁截面尺寸为(250^700)inm@3270伽,结构形式复杂。二、箱形转换层施工技术(一)模板支撑由于转换层梁板承受的荷载非常大,因而梁板设计断血尺寸大,其结构自重及施工荷载也较大,施工中模板支撑体系尤其关键,必须确保支撑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选择合理的支撑体系是施工的重点。本工程在施工前对模板支撑方案进行了专项设计、计算,并聘请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定后予以实施。(1)支撑体系设计转换层箱形梁支撑体系搭设与底板面支撑体系搭设同时进行,但各成体系。支撑体系采用

3、<48@315钢管扣件体系,模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底模及侧模的背楞采用50mm@100mm的松木榜。箱形梁下共设6道立杆(梁宽小于400时,每排设5道立杆),立杆横距300mm,纵距500mm,沿箱形梁中心线均匀布置。每道立杆下用16号槽钢进行平放铺垫,槽钢长度为2叭使竖向受力均匀分布,荷载能传递到下层的梁上。箱形梁最外侧立杆上架设小横杆:顶部小横杆水平间距为300mm,下部小横杆水平间距为600mm;大横杆步距为1100mm,扫地杆距地为200mm。箱形梁沿长度方向设剪刀斜撑,斜撑角度不小于45b。箱形转换层底板支撑体系立杆间距为800inin@10

4、00min,其余按规范要求搭设。转换层箱形梁侧模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50mm@100mm木木方水平横放,竖向间距250mm,双排竖向钢管I'可距500mm,双排水平横向钢管间距500m,最下排水平横向钢管距地W200mm,©14对拉螺杆间距500mm@500inin,并用双螺帽拧紧。(2)支撑体系验算箱型梁支撑体系取箱型梁中最大截面尺寸梁(700inin@3270ir1in)进行受力验算,针对支撑体系中的模板、横杆、立杆、木方、扣件及对拉螺栓筹受力情况进行计算复核,最终确定支撑体系中的各项数据。主要运用的验算公式有:%1抗弯验算公式:式中:为弯曲应力计算

5、值;M为最大弯距;W为材料的净截血抵抗矩;f为抗弯强度设计值。%1挠度验算公式:式中:为最大挠度计算值;q为线荷载;1为计算跨度;E为材料弹性模量;I为材料截面惯性矩;[W]为最大容许挠度。%1稳定性验算公式:式中:为轴心受力应力计算值;N为轴心压力设计值;e为稳定系数;A为净截面面积;[门为抗压强度设计值。各项数据经验算后均应满足要求。(3)实施要点模架搭设严格按照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并确保每个钢管及扣件满足要求,且每个扣件的扭紧力矩控制在45~60Mi。排架纵横向间距应均匀一致。立杆如接长必须对接,立杆和水平杆接头应错开,并确保杆件水平、垂直偏差符合

6、规范要求,箱形梁底模处大小横杆均用双扣件加固。模板拼缝要求严密。在浇筑混凝土过程屮定人定岗监控支架和支撑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处理。转换层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予以拆除。箱形梁下对原三层结构梁支撑适当加固,二层结构梁支撑按常规搭设。转换层结构施工完成及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前,二、三层梁板结构支撑体系均不得拆除。(-)钢筋工程本工程箱形转换层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特别是纵横向梁交接区钢筋异常密集,且梁的跨度大,钢筋连接接头多,绑扎难度相当大。在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钢筋绑扎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列出质量控制点,通过程序试排各道

7、梁先后绑扎次序,并确保每道梁每根钢筋下料长度、接头位置留设及箍筋尺寸。(2)为保证梁内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操作,在转换梁的两侧搭设双排脚手架作为钢筋临时支撑,利用钢管架支撑上部钢筋,待钢筋位置固定并连接后,再撤去钢管脚手架。(3)局部节点位置的箍筋难于绑扎,在征得设计院同意后,将箍筋做成开口箍,待梁纵向钢筋绑扎完成后,再将箍筋焊接成封闭箍。(4)主筋接头全部采用等强度直螺纹I级接头连接,节约了材料且施工操作简单。接头最好采用正反丝扣肓螺纹套筒连接,以减轻操作难度。(5)所有主筋、分层之间及保护层均用等粗直径钢筋作垫块,以保证钢筋竖向间距准确。(6)梁的上下钢

8、筋伸入柱、墙内锚固长度,腰筋锚固长度及楼板钢筋伸入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