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工艺学.doc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doc

ID:51180618

大小:4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20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doc_第1页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doc_第2页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doc_第3页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doc_第4页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碳势:纯铁在一定温度下于加热炉气中加热时达到既部增碳也不脱碳并与炉气保持平衡时表面的含碳量.2.脱碳:钢中的碳也会和气氛作用,使钢的表面失去一部分碳,含碳量降低,这种现象成为脱碳。3.过烧:加热温度过高,出现晶界氧化,甚至晶界局部熔化,造成工件报废。4.放热式气体:原料气与较充足的空气混合,仅靠其本身的不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就能维持其反应时,所制成的气体。5.光亮热处理:是指在热处理过程中(主要是淬火和退火),采用气体保护或者是真空状态,避免或减少被热处理的工件表面与氧气接触而发生氧化,从而达到工件表面的光亮或相对光亮。6.淬火烈度:淬

2、火介质的冷却能力。7.淬透性:钢材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的特性.8.淬硬性:淬硬性是指钢在淬火时的硬化能力,用淬火后马氏体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表示,它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含碳量。9.自回火:当淬火后尚未完全冷却,利用在工件内残留的热量进行回火。10.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11.表面淬火:被处理工件在表面有限深度范围内加热至相变点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在工件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达到淬火目的的热处理工艺。12.连续加热法:对工件需淬火部位中的一部分同时加热,

3、通过感应器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把已加热部位逐渐移到冷却位置冷却,待加热部位移至感应器中加热,如此连续进行,直至需硬化的全部部位淬火完毕。13.化学热处理:将工件放置于某种渗入元素的活性介质中,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使渗入元素被吸附并扩散渗入工件表面层,以改变表面层化学成分和组织,从而使其表面具有与心部不同的特殊性能的一种工艺。14.淬火: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保温并随之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c)冷却,以得到介稳状的M或B下组织的热处理工艺。15.反应扩散:由溶解度较低的固溶体转变成浓度更高的化合物,这种扩散称为反应扩散。16

4、.物理催渗法:利用温度、气压,电场、磁场及辐射,机械的弹塑性变形及弹性振荡等物理方法,加速渗剂的分解,活化工件表面,提高吸附和吸收能力,加速渗入元素的扩散.17.化学催渗法:在渗剂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或物质,促进渗剂的分解过程,去除工件表面氧化膜,活化工件表面,来提高渗入元素的渗入能力。18.渗碳:钢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碳原子渗入表面,获得一定的表面含碳量和一定碳浓度梯度的工艺。19.渗氮:向金属表面渗入氮元素的工艺称为渗氮,也称为氮化.20.渗硼:将钢的表面渗入硼元素以获得铁的硼化物的工艺。21.热应力:不同部位热胀(或冷缩)

5、的不一致形成的内应力。22.组织应力:不同部位组织转变不同时性形成的内应力。23.二次硬化:含有Cr、Mo、V、Ti、Nb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经淬火并在500-600℃之间回火时,不仅硬度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称为合金钢的二次硬化。24.二次淬火:高合金钢在回火冷却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M的现象。25.回火脆性:淬火钢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或从回火温度缓慢冷却通过该温度区间的脆化现象。26.碳当量:产生一克分子碳所需该物质的质量。27.时效:金属和合金经过冷、热加工或热处理后,在室温下保持(放置)或适当升高温度时常发生力学和物理性能随时间而变化

6、的现象。28.内氧化:在合金的高温氧化过程中,除了形成表面氧化物以外,氧可能溶解并扩散进入合金内部,与合金中较活泼的组元发生反应而形成颗粒状氧化物沉积在合金内部的过程。29.露点:指气氛中水蒸气开始凝结成雾的温度,即在一个大气压力下气氛中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使的温度。加热方式。1.随炉加热:工件装入炉中,随着炉子升温而加热,直至所需加热温度。2.预热加热:工件先在已升温至较低温度的炉子中加热,到温后再转移至预定工件加热温度的炉中加热至工件达到所要求的温度。3.到温入炉加热:又称热炉装料加热,先把炉子升到工件要求的加热温度,然后再把工件装入炉内

7、进行加热。4.高温入炉加热:工件装入较工件要求加热温度高的炉内进行加热,直至工件达到要求温度。常见的脱碳反应、氧化反应1.脱碳过程:钢件表面的碳与炉气发生化学反应(脱碳反应),形成含碳气体逸出表面,使表面碳浓度降低。由于表面碳浓度的降低,工件表面与内部发生浓度差,从而发生内部的碳向表面扩散的过程。常用的淬火介质。水及其溶液,油,水油混合液(乳化液),低熔点熔盐。一、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因素。(1)钢的化学成分,除Ti、Zr和Co外,所有合金元素提高淬透性。(2)奥氏体晶粒度,A晶粒↑,淬透性↑(3)奥氏体化温度,T↑→A晶粒粗大;碳化物、非金属

8、夹杂物↑,A均匀化↑→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淬透性↑;(4)第二相及其分布,奥氏体中未溶的非金属夹杂物和碳化物的存在以及其大小和分布,影响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淬透性;二、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