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背后的秘密.doc

数据背后的秘密.doc

ID:51176882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9

数据背后的秘密.doc_第1页
数据背后的秘密.doc_第2页
数据背后的秘密.doc_第3页
数据背后的秘密.doc_第4页
数据背后的秘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据背后的秘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据背后的秘密     绍兴县杨汛桥实验学校孙伟红     在科学实验中,会产生一些数据,有些课就是通过这些数据来得出结论。在实验中,每个小组之间,难免会有些数据差异。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小组的数据与实验的结论不符。这些现象在我们科学课上是很常见的。但是老师往往为了赶时间就把小组间的数据差异简单地用“每个小组间肯定避免不了一些差异”搪塞过去,而没有具体地让学生去分析原因。当个别小组出现实验数据与实验结论不符时,老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者拿“符合”结论的小组的数据进行展示,顺利地得出结论。数据只为“结论”而服务

2、。这就违背了科学课堂的真实性,有点像“作秀”。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典型的例子。  一、“视而不见”型  案例1:  师:下面我们小组交流一下波浪形、U字形、L形、长城形最多能放几个垫圈。  生1:我们组做的是波浪形可以放94个垫圈。  生2:我们组做的是“O”形可以放195个垫圈。  生3:我们组也做“O”形,但是我们组比他们组多多了,可以放300个垫圈。  生4:我们组做的是波浪形可放135个垫圈。  生5:我们组做的是U形可以放97个垫圈。  ………  (老师边听小组汇报边板书,形成了如下的一组数据。)

3、  形状:——O□∪L~~~~  抗弯曲能力:019597221694  300477125  135  师:下面我们把自己小组的数据与“—”字形的数据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我们小组“O”形的比一字形放的垫圈多多了。  生2:我也发现我们组的波浪形比一字也多多了。  生3:我发现这些形状都比一字形放的垫圈要多。  师:我们所有小组的形状都比一字形的抗弯曲能力要强,也可以说改变形状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  案例分析:  这位老师把每个小组的数据和一字形的数据进行比较,“轻而易举”得出了结论。

4、可是我们再仔细看以下这些小组的数据,同样是“O”形的纸梁一个小组可以195个垫圈,还有一个小组可以放300个垫圈。同样是波浪形的纸梁一个小组可以放94个垫圈,还有一个小组可以放135个。为什么小组之间会有这样大的差距呢?如果只相差几个那也算正常,可是这已经相差几十、几百个了,背后肯定有原因。而这位老师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可能是因为时间的原因,也有可能教师根本不在乎这数据之间的差异。对“改变形状能增强抗弯曲能力”这个结论已经是“显而易见”了,如果能分析小组之间产生数据差异的原因,会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我们

5、不妨来分析一下原因。我在听课的时候发现那组“O”形放了300个垫圈的小组在做实验时,把“O”形卷得比老师给他们时细多了。而只放了195个垫圈的小组就是按照老师的“O”来做的。同样做波浪形的,放了94个垫圈的小组是都集中放在纸梁的中间几格缝隙,而放了135个垫圈的小组有些垫圈是放在边上的几格缝隙里的。这些原因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分析,可以让他们懂得科学的严谨性。只要条件有一点不同,实验的结果就会有差异,他们在今后的实验中就会更加严谨、细致。  二、“一掠而过”型  案例1:一位老师在上《拱形的力量》时

6、,先教师演示做实验,先做一字形的纸梁可以放几个垫圈,要做三次求平均值。教师做了两次,第一次是放了8个,第二次放了7个,这 时 老师发现纸有点塌了,他就反了个面做第三次,这次既然可以放14个,学生马上发现了这个问题。  生:老师第三次怎么可以放14个,你是不是弄错了。  师:没有啊!你们不是看我做的吗?实验之间的差距是难以避免的。  此时,学生只好不说了,但是表情还是很疑惑。老师就接着做实验。  案例分析:其实,老师在做这个实验时就有问题,第三次老师把纸反了一个面就有点拱形了,所以放的小垫圈才会那么多。如果

7、学生也照老师这么做的话恐怕数据还会出现问题。而老师为了抓紧时间就一笔带过了。  案例2:还有一位老师在上《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时,他为了节省时间把100毫升改成了50毫升,一平勺是1克来计算。小组做完实验后交流。  师:下面我们小组来交流一下,50毫升溶解了多少克食盐。  生1:我们小组溶解了大约12克。  生2:我们小组溶解了16克。  生3:我们溶解了大概15克。  ………  师:有些小组溶解的食盐有些差距,这是难免的。那么其实50毫升的水应该可以溶解18克食盐。  案例分析:教师先师让学生

8、小组实验再交流,可是交流完以后,他没有让学生分析组与组之间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没有肯定小组的劳动成果,而是用资料上的数据来下结论。这样使学生很扫兴,因为他们辛苦做实验得出的结果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如果这样的话,那教师根本不需要让他们做实验,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就行了。小组之间的数据当然不可能都一样,但是老师应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为什么小组得出的数据会不同。我们来看另一个老师是怎么来处理这一个环节的。  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