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备课心得(二).doc

支玉恒备课心得(二).doc

ID:51176448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9

支玉恒备课心得(二).doc_第1页
支玉恒备课心得(二).doc_第2页
支玉恒备课心得(二).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支玉恒备课心得(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支玉恒备课心得(二)作者:支玉恒  二、注重实质,简化课堂    “内容决定形式”。如上所述,我们把握了教材内容(这一“内容”,不只是文章内容,也包括其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结构特点、情感态度等),教学方法往往也就不难解决了。但在构想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及方法时,一定要简洁平实,不能贪多求全,不能复杂烦琐,也不能华而不实。这就要:  1.举一反三。语文教材不像数理化,教材本身就是该学科的原理、概念、法则等知识体系。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把对课文情节、内容的学习强调到不适当的

2、程度。例如教常识性课文,当然应该让学生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借课文学习语言,开拓思维——既是了解知识也是学习语言的结果,而不能把记住课文所介绍的一些具体的常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记叙性、文学性的文章,则不能只重故事情节、内容大意等,而是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诵读、推敲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理解、表达),体味语言文字所含蕴的情感、思想……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要犯了叶老所指出的错误:“不适当地强调所读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地位。”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备课就有了正确的着眼点。  2.择要而教。一篇教材往往有许多可教的东西,

3、但我们的教学却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这就决定了我们备课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如《飞夺泸定桥》,能够在课堂上学习研究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有:①按事物发展顺序记叙事件的写作方法;②详略分明,重点突出的表现手法;③一般性概括介绍与具体细致描述的区别与运用;④点面结合的写作结构方式;⑤先总后分的段落构成方法;⑥环境气氛描写对主体内容的衬托作用;⑦通过行为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⑧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认识与运用;⑨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词语的理解、创造性复述及其他练习;⑩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精神等等。这些内容如果都要安排在两三个课时内,课堂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必须有所舍弃,才

4、能保证重点任务的落实与完成。这样看起来,每一篇教材,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是“少”了一些,但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把曾经舍弃过的东西作为重点来教。这就是辩证法:没有暂时的舍弃,就没有长远的取得;没有局部的少,就没有整体的多。  择要而教,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简化课堂的可能性,是我们备课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3.扩大效果。教师备课,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局限于眼前的一篇文章中,应该力求扩展本篇教材的教学效果,产生扩散效应。这也是一种“反三”。只有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才能对教材有深透的理解。讲《鸟的天堂》,如果只认识到广东有棵又大又茂盛的榕树,上面有很多鸟快乐地生活着,人

5、们都叫它“鸟的天堂”,这样的学习,就谈不到真正的效果,也无法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道理。有的老师在抓住“树大树盛”“鸟多鸟欢”这两个基本特点的同时,启发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欣欣向荣的生命现象,从而体会生命力的伟大,并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懂得:这旺盛的生命,依靠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气候温暖、水源充足、有食有宿)和社会环境(远离尘嚣、农民保护)才形成的。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联系全文内容的过程中理解了课语文所描述的自然奇景,同时也训练了他们通过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深刻认识事物的能力。如果学生再把“生态平衡”之类的知识联系起来,那么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收效,就绝不仅仅是一篇状物记景的记叙

6、文所能给人留下的印象了。    又如《林海》,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在认识课文基本内容,习得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请看板书设计:  这就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美好的事物,感受美好的事物,并且把它与作家的情感体验以及国家的兴盛安定联系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和追求美的情操。这样处理教材,设计教法,既没有增加学生负担,又扩展了教学效果,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力度。  4.精心设问。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但我们发现,有些老师的课堂提问却阻滞了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原因出在问题设计上:问题太多,问题太滥,问题太浅,提问时

7、机不好,没有启发学生质疑。阅读教学的根本,通俗地说,就是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即《课标》所讲:在语言的实践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积累和运用,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但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太倚重于提问:检查预习、破题开篇、整体认知、梳理结构、学习段落、认识事物、体会情感全部靠提问,所有的启发引导也是靠提问……特别是在所谓“分析”课文时,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这种满堂问有悖于课改精神。因此必须使我们的课堂提问减少数量,提高质量。  笔者在备课时,要求自己尽力减少课堂提问,并尽力设计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