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小论文.doc

工程热力学小论文.doc

ID:51163594

大小:4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9

工程热力学小论文.doc_第1页
工程热力学小论文.doc_第2页
工程热力学小论文.doc_第3页
工程热力学小论文.doc_第4页
工程热力学小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热力学小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蒸汽压缩式制冷机湖南城市学院1002302-10曹登祥关键词: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摘要: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用管道将它们连接成一个密封系统。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以低温与被冷却对象发生热交换,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并气化,产生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后以高压排出。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冷凝器,被常温的冷却水或空气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流经膨胀阀时节流,变成低压低温的气液两相混合物,进入蒸发器,其中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制冷,产生的低压蒸汽再次被压缩机吸入。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2、。摘自百度文库1.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如下图所示。它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其工作过程如下:制冷剂在蒸发压力下沸腾,蒸发温度低于被冷却物体或流体的温度。压缩机不断地抽吸蒸发器中产生的蒸气,并将它压缩到冷凝压力,然后送往冷凝器,在冷凝压力下等压冷却和冷凝成液体。制冷剂冷却和冷凝时放出的热量传给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或空气)与冷凝压力相对应的冷凝温度一定要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冷凝后的液体通过膨胀阀或其它节流元件进入蒸发器。  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时,压力从冷凝压力降到蒸发压力,部分液体气化,剩余液体的温

3、度降至蒸发温度,于是离开膨胀阀的制冷剂变成温度为蒸发温度的两相混合物。混合物中的液体在蒸发器中蒸发,从被冷却物体中吸取它所需要的气化潜热。混合物中的蒸气通常称为闪发蒸气,在它被压缩机重新吸入之前几乎不再起吸热作用。  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压缩机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气并造成蒸发器中低压力、冷凝器中高压力的作用,是整个系统的心脏;节流阀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并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蒸发器是输出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取冷量的目的;冷凝器是输出热量的设备,从蒸发器中吸取的热量连同压缩机消耗的功所

4、转化的热量的冷凝器中被冷却介质带走。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压缩机所消耗的功(电能)起了补偿作用,使制冷剂不断从低温物体中吸热,并向高温物体放热,从而完整个制冷循环。  2.蒸汽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  在进行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系统中各设备内功和热量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对循环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如果忽略位能和动能的变化,稳定流动的能量方程可表示为  Q+P=qm(h2-h1)(1)  式中Q和P是单位时间内加给系统的热量和功;qm是流进或流出该系统的稳定质量流量;h是比焓;下标1和2

5、分别表示流体流进系统和离开系统的状态点。当热量和功朝向系统时,Q和P取正值。  1)节流阀  制冷剂液体通过节流孔口时绝热膨胀,对外不作功,P=0,故方程式(1)变为0=qm(h4-h3)  h4=h3(2)  因此,可认为节流前后其值不变。节流阀出口处(点4)为两相混合物,它的焓值也可由下式表示:  式中hf0和hg0分别为蒸发压力p0下饱和液体和饱和蒸汽的焓值;x4为制冷剂出节流阀时的干度。将上式移项并整理得  (3)  点4比容为  (4)  式中Vf0和Vg0分别为蒸发温度t0下饱和液体和饱和蒸汽的比容。  2)压缩机  

6、如果忽略压缩机与外界环境所交换的热量,则由式(1)得  (5)  式中(h2-h1)表示压缩机每压缩并输送1kg的制冷剂所消耗的功,称为理论比功。  3)蒸发器  被冷却物质通过蒸发器向制冷剂传送Q0,因为蒸发器不作功,故方程式(1)变为  (6)  由上式可以看出制冷量与两个因数有关:制冷剂的质量流量qm和制冷剂进出口蒸发器的焓差(h1-h4)。(h1-h4)称为单位质量制冷量,它表示1kg制冷剂在蒸发器内从被冷却物质中吸取的热量,用q0表示。  质量流量与容积qv有如下关系: (7)  用压缩机进口出V1代入上式得:  (8)

7、  将方程(8)代入(6)得:  (9)  4)冷凝器  假设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向外界放出热量为Qk,那么  (10)  式中(h2-h3)称为冷凝器单位热负荷,用qv表示。它表示1kg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放出的热量。  5)制冷系数  按定义,在理论循环中,制冷系数可用下式表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