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ppt

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ppt

ID:51137999

大小:416.47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3-19

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ppt_第1页
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ppt_第2页
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ppt_第3页
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ppt_第4页
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見病与多發病的防治鴻準醫務室一﹑常見病的種類与防治1﹒上呼吸道感染2﹒支气管炎3﹒急慢性胃炎4﹒腹瀉5﹒皮膚病6﹒口腔潰瘍7﹒關節炎8﹒缺鐵性貧血1﹒上呼吸道感染1.1定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和/或細菌(多為鏈球菌)引起的鼻﹑咽﹑喉部局限性急性炎症的總稱﹒1.2特點﹕常年發病﹐冬春兩季多發﹐發病率高﹐傳染性強﹒部分患者可繼發支气管炎﹑鼻竇炎﹑腎炎﹑風濕熱等﹒1.3臨床表現﹕1.3.1起病急﹐輕者僅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狀﹐如鼻塞﹑流涕﹑打噴嚏等﹐重者可有全身不适﹑畏寒﹑發熱﹑頭痛﹑乏力等﹒有咽炎症狀時還可

2、出現發熱﹑咽痛或頸淋巴結腫大﹒1.3.2實驗室檢查﹕病毒感染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數增高﹒細菌感染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數增高﹒1﹒上呼吸道感染1.4預防与治療﹕1.4.1增強机体的自身抵抗力是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的最好辦法﹐比如堅持有規律的合适的身体鍛煉﹑生活方式以及勞逸結合等﹒1.4.2平時多飲水﹐流行季節可適當喝一些預防用的藥劑如板蘭根﹑野菊花茶等﹒1.4.3平時少去一些公共場所和人員聚集的地方﹐減少感染机會﹒1.4.4一旦患病除正常的藥物治療外還應多注意休息﹐抽煙者忌煙﹐并且應該大量飲水﹐保証正常飲食及營養的攝入﹒進食可清淡一些﹐以容易消化的

3、食物為主多吃蔬菜﹑水果等﹒1.4.5藥物治療﹕一般以抗病毒為主如板蘭根﹑金剛烷胺﹑雙黃連等﹐合并細菌感染時加用抗生素治療﹐常用的有青霉素﹑复方新諾明﹑先鋒霉素等﹒2﹒支气管炎(慢性)2.1概念﹕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2.2病因及發病机理﹕外因﹕吸煙﹑感染(有感冒病史)﹑理化因素﹑气候﹑過敏因素等﹔內因﹕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降低﹑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等﹒遺傳因素﹕男性多于女性﹔2.3臨床表現﹕咳嗽早晨咳嗽較多﹐白天較少﹐睡覺前有陣咳或排痰﹒咳痰早晨咳痰較多﹐一般以白色或漿液泡沫形為主﹐偶爾帶血﹐感染時變為粘液膿性﹒喘息或气短

4、勞動﹑活動后發生﹐嚴重時生活難以自理﹒2﹒支气管炎(慢性)2.4預防与治療﹕2.4.1吸煙者戒煙﹑注意保暖﹑預防感冒﹔2.4.2改善環境衛生﹐加強個人勞動保護﹔2.4.3加強体育鍛煉增強体質﹐生活要有規律﹐避免過度緊張和疲勞﹔2.4.4避免接触過敏源﹐以免誘發疾病﹔2.4.5藥物治療以有效抗生素為主﹐輔以驅痰﹑鎮咳﹑解痙﹑平喘等﹔2.4.6气霧及中醫療法﹔3﹒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3.1概念﹕主要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球部的慢性潰瘍﹐它的形成大都出自于自身消化﹐發病率較高﹒3.2病因与發病机理﹕3.2.1胃酸-胃蛋白霉的消化作用﹔3.2.2情緒的應急狀

5、態﹔3.2.3飲食不洁和失調﹔3.2.4藥物的不良作用﹔3.2.5吸煙的不良作用﹔3.2.6遺傳因素﹔“O”型血人群發病率較高﹐患者親屬的發病率也較高﹒3.2.7某些疾病引起﹔3﹒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3.3臨床表現﹕3.3.1大多數以上腹疼痛和胃腸道症狀為主﹒3.3.2上腹疼痛特點﹕慢性過程一般少則几年﹑多則十年或更長﹒周期性發作發作期与緩解期相互交替﹒節律性疼痛3.3.3胃腸道﹕打隔﹑流涎﹑惡心﹑反酸﹑腹脹等﹒3.3.4全身症狀﹕失眠﹑多夢﹑消廋﹑貧血等﹒3.3.5合并症﹕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癌變等﹒3﹒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3.4預防与治

6、療﹕3.4.1增強信心﹐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節制煙酒﹐放寬心胸﹐降低精神刺激﹐慎用藥物﹒3.4.2一般治療以養護為主包括飲食起居﹒3.4.3藥物治療﹕以抗酸藥為主﹒3.4.4手術治療及中醫治療﹒4﹒腹瀉(急性腸胃炎)4.1概念﹕急性腸胃炎是由細菌及細菌毒素﹑病毒﹑有毒動植物或化學藥品引起的﹐可伴有腸炎性腹瀉﹒4.2臨床表現﹕輕者僅有腹痛﹑嘔吐﹑腹瀉﹐重者可伴有發熱﹑水﹑電介質紊亂和血壓下降等﹒4.3預防与治療﹕4.3.1平時多注意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4.3.2注意天气變化﹐避免受涼﹔4.3.3一般治療﹕注意休息﹐吐瀉嚴重者應禁食﹐多飲水補足液体﹒4.3

7、.4藥物治療﹕抗生素及解痙止痛藥﹒5﹒皮膚病5.1病因﹕5.1.1真菌感染﹕癬病﹑念珠菌感染等﹔5.1.2細菌感染﹕膿庖瘡﹑毛囊炎等﹔5.1.3病毒感染﹕皰疹﹑疣等5.1.4過敏﹕蕁麻疹﹑接触性皮炎等﹔5.1.5精神及﹑物理化學因素刺激﹕濕疹﹑皮炎﹑瘙痒症等﹔5.1.6遺傳﹑內分泌因素﹕銀屑病﹑痤瘡等﹔5.1.7其它因素﹕毒性紅斑﹑過敏性紫癜等﹔5﹒皮膚病5.2症狀﹕不同病原有不同症狀﹒5.3預防与治療﹕5.3.1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避免接触過敏源﹔5.3.2避免不良刺激(飲食和外界)﹔5.3.3加強營養﹑增強体質﹔5.3.4治療以藥物為主﹔6﹒口腔

8、潰瘍6.1病因﹕与病毒﹑細菌感染﹑消化功能紊亂以及疾病﹑內分泌變化﹑精神緊張﹑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