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文学文本的形象与意蕴是融合、统一的关系.doc

案例分析文学文本的形象与意蕴是融合、统一的关系.doc

ID:51113346

大小:23.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18

案例分析文学文本的形象与意蕴是融合、统一的关系.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文学文本的形象与意蕴是融合、统一的关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学文本的形象与意蕴是融合、统一的关系诗人卞之琳写的、题名《断章》的小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仅有四行的小诗,却拥有悠久、辉煌的生命,它已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所以如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诗人使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表现了耐人寻味的、以“相对”哲理为内涵的审美意蕴。这种“相对”哲理在诗里是这样表现的:从诗的第一句看,“你”是主体,风景和风景中的人是被看的客体,可是在第二句里,看风景的人又成了主体,“你”和你所在的“桥”又成了一道风

2、景,成了被别人看的客体。由这两句构成的文本现象层,好似一幅构图匀称、错落有致的水墨画。但是处在同一个空间和时间中的“你”,与另一个人的位置的巧妙变化,却让读者不能不去追寻这幅画所隐含的象征意味:在人生中,一切都是关联的,尽管当事人并不一定觉察到这种关联。正因为如此,所以主、客的位置会因为切入视角的改变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所有的一切又都是相对的。第三、四句以月夜的描绘和梦境的想象,再次表现了在宇宙与人生中,一切都是关联的又都是“相对”的这个哲理,就蕴意而言似乎与前两句没有什么不同。可是,从形象与符号的关系上看,这两句又确实不同于前两句,现在的画面

3、因月夜和梦境而显得有些“虚”,远不如前两句描绘的画面那么“实”。这种由“实”到“虚”的结构,体现了诗人对眼前的“现实”景物的超越,从而强化了前两句描绘画面的符号性质,突出了其表现“相对”哲理的符号或所指功能,对读者来讲,“虚”比“实”更富于暗示性,更容易引导读者去追寻前两句描绘的画面符号的所指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