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物权法(2011).ppt

民法学-物权法(2011).ppt

ID:51104556

大小:2.08 MB

页数:335页

时间:2020-03-18

民法学-物权法(2011).ppt_第1页
民法学-物权法(2011).ppt_第2页
民法学-物权法(2011).ppt_第3页
民法学-物权法(2011).ppt_第4页
民法学-物权法(201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法学-物权法(201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法分论一物权法民法学教学课件学说、规则与案例第三编物权法第一章物权法概述第二章物权概述第三章物权变动第四章所有权第五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六章相邻关系第七章共有权第八章用益物权和特许物权第三编物权法第九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第十章地上权第十一章地役权第十二章担保物权概述权第十三章抵押权第十四章质权第十五章留置权第十六章占有第一章物权法概述1.1物权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2物权法的性质和特征1.3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1物权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物权法的概念物权法是指规范物权关系的法律。物权法是指调整各种物权关系的法律规范。形式意义上的物权法——民法典物权编;

2、实质意义上的物权法——以物权关系为规范对象的所有法律物权法的调整对象《物权法》第2条第1款:“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首先,物权法调整的对象,就是物权法律关系其次,物权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人对于物的支配关系“本法所称的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物权法的调整对象人对物的支配关系可以分为物的归属关系和物的利用关系。其中物的归属关系所要解决的是特定民事主体对特定物的排他的全面支配权,物权法对这种物的归属关系的调整形成了财产所有权制度。物的利用关系是指特定民事主体对物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进行利用,以充分

3、发挥物的效用的财产关系。对物的利用包括所有人的自主利用和非所有人的他主利用。物权法的意义物权法作为财产制度的基础物之取得制度物权法与经济制度介于自由与约束之间的物权法物权法的基本任务维护和巩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交易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作用“定分止争”保护权利人的物权1.2物权法的性质和特征物权法的性质物权法是私法物权法的基本特征物权法是财产法物权法主要是强行法物权法是固有法(一)物权法是私法民法是私法的基本法,物权法作为民法的一部分,当然也属于司法。物权法之作为私法,贯穿着私法自治原则,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自由地

4、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决定私法方面的一切关系。(二)物权法是财产法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人身关系是人们基于彼此的人格和身份而形成的相互关系。财产关系是当事人基于财产而形成的相互关系。物权法是以人对财产的归属和利用关系为调整对象,所以作为私法的物权法,具体而言属于财产法。(三)物权法主要是强行法强行法是绝对适用的,不以当事人的意思为转移,当事人必须遵循。而物权法由于实行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公示方法都是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以其约定任意变通,只能按照法律规定设定、取得物权,因此,物权法的规范绝大多数是强行性规范。(四)物权法是

5、固有法物权法是固有法,具有本土性,这也是物权法与债权法的一个重要区别。1.3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3.1物权法基本原则概述物权法基本原则的意义基本原则的作用(功能)物权立法的指导准则物权规范解释的准则物权活动应遵循的准则物权法基本原则与民法基本原则的关系1.3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3.1物权法基本原则概述物权法基本原则物权平等保护原则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公示公信原则1.3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平等保护原则我国《物权法》第4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该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物权神圣不可侵犯

6、。私权神圣是民法的基本理念,虽然在现代民法中,私权受到更多的限制,但私权神圣理念并未被摒弃,尤其在我国,更应该大力弘扬这一理念。其次,各种民事主体的物权是平等的。关于财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的传统民法理论中一直是“社会主义共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我国《民法通则》将社会主义共有财产区分为国家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仅规定“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新修订的《物权法》第4条以并列方式规定国家、集体、私人以及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不可侵犯,既没有特别突出国家财产的优越地位,也没有突出私人财产的优越地位,而是一视同仁。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也契合于现代民法

7、的精神。1.3.2物权法定原则第五条【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物权法定原则,又称物权法定主义,是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必须有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当事人自由创设物权,也不得变更物权的种类、内容、效力和公示方法。1.3.2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法定主义立法理由:物权具有绝对性,任意创设物权将会妨碍不特定第三人的自由整理物权类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物尽其用物权法定原则可保障完全的合同自由物权法定有利于物权的公示,确保交易的安全与便捷物权法定主义物权法定原则包括物权类型法定(强制),并非封闭的体系,立法可以规定新的物权类型,唯在立法确认前,当事人不

8、得创设新的物权类型;物权内容法定:又称物权内容固定,物权内容强制。当事人不得创设与法定类型的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