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090008
大小:4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8
《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案:21 小石潭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小石潭记121.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知识。2.学习对景物细致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名山大川青山绿水会让
2、我们欣喜,让我们激动。自古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赏山玩水之中就给我们留下了芳词佳句: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小石潭记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花香。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中的花、草、荷叶、芙蓉、桂花、雪,突出了春的生机勃勃,夏的花妍芳泽,秋的神韵,冬的情怀。唐代有一位文学家的山水散文更是让我们难以忘怀,他就是柳宗元,今天,我们就和他一起,畅游一处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名胜——“小石潭”,去一睹大自然的美妙。(板书:小石潭记,柳宗元
3、)二、读通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读顺句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互相交流疑难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2.学生朗读,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纠正读音和断句。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读音和句读。4.学生齐读课文。5.给加点字注音,指名学生朗读。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三、读懂课文。(要求: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1.学生翻译课文,组内交流讨论。老师巡视,解答个别学生的提问。2.疏通文意,点拨难句。(集体质疑:共同解决
4、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西”,方位词作状语,译时要补出省略了的介词“向”,译作“向西”。“步”,古时是量地单位,一步合当时六尺。《史记·秦始皇本纪》:“舆六尺,六尺为步。”要注意的是,古时举足两次为一步,今天举足一次为一步。也就是说,古时的一步,等于今天的两步;今天的一步,等于古时的半步,又叫做“跬”。《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里的“跬”就是古时的半步,今天的一步。“百二十步”,作“行”的宾语。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5、教案-21小石潭记3“篁”,读,《说文》:“竹田也”,丛生的竹子;“篁竹”,竹林。“如鸣佩环”有两种分析法,一种是作补语,摹拟水声;一种是作分句,主语“声”承前省略。“佩环”,古人系在腰带上的玉制装饰品,行则有声。“鸣”是使动用法,意思是发出响声。“乐”,动词,喜爱。“之”指代这个地方,但不是小石潭,因为小石潭是在伐竹取道之后才见到的。全句的意思是:从小丘向西走了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玉佩玉环碰撞时发出的叮咚声,心里很高兴。②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全石以为底”,就
6、是“以全石为底”,意思是拿整块石头作为底。“以”和它所介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一般是作状语和补语。“以”所介的词语,为了强调它,有时可以提到“以”字的前面,如成语“夜以继日”“一言以蔽之”中还保留着这种句法。“卷石底以出”中“卷石底”就是卷起石底,也就是石底卷起。这类动词,词义不变,主语和宾语可以互调,而动词并不转为被动。“卷石底”,既是“卷起石底”,也是“石底卷起”,意思一样。“以”相当于“而”,可以不译出,连接两个动词。“为”是一个意义很广泛的动词,有“做”“当作”“成为”“是”等意义,随上下文而定。“为坻”
7、,成为坻。“坻”读,水中的小洲、高地。“屿”,小岛。“嵁”,读,指不平的岩石。这句话的意思是:小石潭以整块石头构成潭底,靠近岸边的地方,潭底石头翻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各种状态),(有的)成为坻、(有的)成为屿、(有的)成为嵁、(有的)成为岩。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是个并列关系的复句。“可”本是能愿动词,用在数词前面,词义由“可能”引申为“约计”,属副词;“可百许头”,大约一百来头。“许”用在数字后面,也是表示约计的,相当于现在的“左右”等;“百许头”,百把头的光景。“可„„许”复用,约计的意思更明显
8、。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小石潭记4“空”是名词,作“游”的状语,意思是“在空中”。“空游”就是无所依,“空游无所依”是联合结构的复杂谓语,前后互相补充。犹如“裹足不前”,把脚裹住,就是停止不前。“所依”是所字结构,在句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实际上是“所依之物”的省略。“无所依”,没有可以依托的东西。“若”用在动词前是副词,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