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070514
大小:492.52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3-18
《2018中考语文复习(人教版,浙江专用)专题课件:词语解释、文言断句、翻译句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一)词语解释、文言断句、翻译句子考向探究考向探究应考策略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1词语解释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通“返”,归还,返回才慢慢地答应(同意)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能力。要调动平时的学习积累,准确解释。(1)题中的“反”是通假字,先明确通哪
2、个字,再理解词语意思;(2)题中的“乃”与“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乃”意思一样,“才”的意思;(3)题中的“徐”古今意义相同,都是“慢慢地”的意思;(4)题中的“许”与“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中的“许”意思一样,“答应”的意思。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2文言断句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断句能力。划分句子的节奏,首先要疏通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再进行分
3、析判断。“虏中群臣咸不平”的意思是“金国群臣都感到愤懑不平”,应该划开;“议羁留使人”的意思是“商议扣留范成大”,应断开;“而虏主不可”的意思是“金主认为不可以”。这样答案就很明显了。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考向3翻译句子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本题考查
4、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此题,(1)题要抓住关键词“遂”(于是,就)、“书”(书信)等词语正确理解;(2)题主要抓住“甚”(很)、“嘉”(赞赏)等词语准确理解,“既还”省略了主语“范成大”,翻译时要补上,再逐词逐句理解翻译,最后把句子梳理通顺。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3分)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都是英雄,都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面对的对象不同,所以采取
5、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时,在细读本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范成大是冒着欺罔之罪替皇帝传口谕,而唐雎是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的,他们出使时的时局不同,任务和目的也不相同,所以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都展示了两个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参考译文】淳熙年间,范成大出使北方,孝宗令(他)口头上奏金主,说黄河以南是宋朝皇陵安葬的地方,希望能返还被侵占的地方。范成大奏请说:“这件事情至关重要,必
6、须要和宰相商量,我把皇上的意思告诉他,商议之后才行。”皇上答应了,不久宰相坚持认为(这件事)不行,但是皇上坚决不收回(这个决定)。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范成大)到达金国,把信收藏在衣袖中。下跪之后递交国书,跪在地上不起。当时的金主是葛王,性情宽容仁慈,传言问使者为何长跪不起。范成大慢慢地从衣袖中抽出书信,说:“我来时,大宋皇帝另外有旨意,难以记载在国书上,让我口述。我用书信记录下来,希望您看一看。”书信呈上之后,大殿上看信的人都变了脸色。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考向探究应考策略范成大仍然跪在地上。(金主)再次传言:
7、“书信已经看了,你可以去使馆了。”范成大拜了两拜退出来。金国群臣都感到愤懑不平,商议扣留范成大,金主认为不可以。范成大将要返回宋朝时,又上奏说:“皇上令我口头上奏的事情,请在国书中明确地告知,像之前那样讲明,希望不要治我欺罔之罪。”金主答应了他。回信说:“口头上奏的事情,令人非常吃惊,这件事需要仔细思考再处理,我们是讲求信用的国家。”(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因此多次提升他,后来被重用。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一、词语解释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文中的文言现象,包括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所考查词语基本
8、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联想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