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团队管理.docx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docx

ID:51065095

大小:59.9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09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docx_第1页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docx_第2页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docx_第3页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docx_第4页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敏捷开发团队管理  作者:cheny_com 本系列会专门从团队管理的角度,一方面将曾经提到过的内容加以贯穿,另一方面则会提及之外的一些未提及的内容,比如产品团队与开发团队的互动,测试团队与开发团队的关系与工作方式,等等,以供专门从事团队管理的读者借鉴。出发点:结果导向敏捷开发团队的外在行为是“结果导向”,而内在支撑则是“团队工作”(TeamWork)。所谓结果导向,就是直指结果,而不拘泥于形式。可以被拘泥的“形式”各式各样,比如方式、方法、流程、文档、部门、分工、职责……都是形式。这些形式本来是设立来帮助实现更好的结果

2、的,但是如果拘泥于此,则可能起到反作用。如果仔细审视敏捷宣言中右侧的内容,就会发现他们都属于形式,而非结果:·个体与交互重于过程和工具·可用的软件重于完备的文档·客户协作重于合同谈判·响应变化重于遵循计划这些形式曾经保证了众多早期军工、航天、航空项目的成功,但若在任何行业任何项目——比如敏捷开发出现时的互联网行业——拘泥于此,就可能导致失败。可怕的是,左侧的4条,也是形式而非结果。所以对敏捷宣言的正确理解是:在现今的多数行业中,如果以结果导向为出发点,则左侧的形式胜过右侧的形式。支撑点:团队工作为什么说团队工作利于结果导

3、向的实现?有一个兄弟射雁的例子可以说明:三个兄弟看着大雁飞过,一个说要射下来烤着吃,一个说要炖着吃,另外一个则要炒着吃,三人争执不下,大雁都飞走了。比如有一个Bug,人们不去分析怎样改正怎样预防,而是讨论是谁的责任;比如有一个任务,人们不去分析怎样做最快,而是讨论应该谁做;比如有一个变更,人们不去分析变更前后甲乙方是否有利,而是讨论应该哪些部门走怎样的流程;比如有一个产品,人们不去分析怎样做才能成功,而是讨论成功后应该怎样考核……就很难直指结果,而陷入部门和个人的纷争之中。这里倒不是说后者不需要考虑,而是说出发点问题。如

4、果思考问题的第一念头是“我”“我们”“他”“他们”,那么团队协作就建立不起来,敏捷开发也做不好。本系列的内容本系列将涉及几种常见团队的关系问题:产品团队与开发团队,设计团队与编码团队,编码团队与测试团队……以及团队内部的工作方式。其间会引用几个以往见过的以及现在身在其中的团队的做法,并分析其应用的环境、潜在的风险。几个真实案例这几个团队都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团队,从质量的角度来分析敏捷团队的工作方式。第一个是一个较为大型的团队,约有25~30人,研发一个单一产品。这个团队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边,从5个人成长为25人,其中有一半

5、人员来自刚毕业不到半年的本科或硕士(在2001年,还很难找到“有10年经验的编程人员”);在这个团队拥有25名成员的时候,只有1~2个测试人员。按一般的常理而言,这个产品应该面临很大的质量问题,因为这些新来者应该编写大量的缺陷,而测试人员又严重不足,不足以发现这些缺陷。但实际情况是,这个产品是我后来经历的所有大型团队中最好的一个,包括后来拥有众多测试人员的团队;此产品运行于CCTV,属于高度实时性和可靠性的产品;此产品在上市7年左右的时候占有市场的60%份额(之后数据不详)……第二团队个可以说是个团队,也可以说是个个人,

6、是我之后为某家军工企业开发的一个小软件。“无损检测系统”项目历时3.5个月,涉及步进电机、超声波扫描卡等各种软硬件,尽管就这么多人工,最后甲方说做了个“国内领先的无损检测系统”(只能说可见国内行业底子之差)。一个人开发,当然只能自己开发自己测试,但是质量却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整个项目的测试期只有几天,而交付后一年中客户没有发现过缺陷,只在更换硬件平台后发现一个水土不服的时序问题。这两个软件,是我自己亲自或近距离参与的项目中质量最好的两个,但奇怪的是他们都没有专业测试人员。编程人员的降低缺陷的方法这里先不分析编程人员与测试人

7、员的分工、合作问题,先看看编程人员除了被“测试”之外,自己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质量。第一个项目的经验在第一个团队中,由于团队很年轻扩张又很快,所以推行了代码审查的方法,简单而言,就是高手/老手要看新手的代码,后期的制度则是每个人的代码必须有人看过之后,才能提交。在这些提交过程中,很多可能带来日后维护困难或缺陷的代码都被踢了回去。在这个团队扩张的后期,这种审查制度被凝结在师徒制度中,以把原来“帮忙”做审查变成“审查义务”。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中间曾经发生过一次“不负责任”的审查,造成一大段两个月的代码未经充分审查就进入代码库,酿

8、成后来的一次现场故障。这种“不负责任”来自于本来就没有设定责任,只是帮忙,所以才发生了组织结构的变化。在建立师徒制度后,师傅们将对小组的成败包括质量负责。实际上,新人的流动率很高,如果留下垃圾代码,还是要师傅来维护,所以师傅“被迫”很尽责。师傅们普遍的做法是不只在最后才审查代码——因为那时候肯定面临一个烂摊子——而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