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055735
大小:120.00 KB
页数:80页
时间:2020-03-08
《高震东之忠信教育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忠信教育法 —— 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在教育法上,加上了“忠信”二字,就已经表明了这是专指我忠信高级职业中等专科学校的教育方法。他所教育的对象是十五岁到二十岁的学生,是以求一技之长为目的的学生,是国家经济建设上、社会成员中最为重要的骨干。这些学生应该学些什么?应该怎么教?应该怎么教育?应从德育做起。 小学阶段要学会生活的常识,中学阶段要学会生存的技能,到了大专更要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创造生命的价值。但是不论哪一阶段的教育,都可以透过德、智、体、群、美的教育方法,培育出人格完整、智能健全、体格健壮、乐群善群、心理与生理平衡的学生。但
2、是在五育中,应以德育为首,其它四育围绕着德育应运而生,必须以德育为基础,其它四育才有存在的价值。德就是良好的品德,合乎社会标准的道德,以及一心向善的意念,说得更明确一点,德就是米粒中的胚芽,果核中的仁,也就是生机。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 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 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 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 先说智,智就是学问,一个书读得愈多、学识愈高的人,必须兼具良好的品德,否则,学问愈好,做坏事的本
3、领就愈大,智能型的犯罪者不正是如此吗?他能制作假金融卡盗领他人的金钱到他的口袋里嘛:如果高学问高智慧的人兼有良好的品德,其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将不知凡几。 再说体育,体育不仅是指打球、赛跑等等运动项目而已。广义的说,凡是能促进身体健康、生长正常的活动都是体育。一个劳力者坐在树下休息片刻,这就是他的体育;一个伏案读了一天书的学生,放下书本,到户外跑跑跳跳就是体育。住在乡村的学生,一早从家里出发,经过步行,骑脚踏车,挤公车到达学校,早已运动过量了,还须要做健身操来锻练体力吗?所以体育就是对身体作适当的调适,使之有一个强壮的体格,如果强壮的体
4、格没有良好的品德做基础,那就成了打架惹事的最佳本钱了! 再说群育,忠信以实施群育班达到群育目的,就是每一班级每学期必须住校一星期,实际去体验群体生活的意义,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更能从群体生活中学习彼此尊重、礼让以及洒扫应对的分寸。如果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误把不问是非的江湖道义视为团结就是力量,群育岂不成了社会乱象的根源! 同样,美育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做基础,不但将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虚伪包装,更将成为社会腐化的催化剂。 从上所述,我们了解德育之重要性,凡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固有观念无不是德育的范畴,但如何
5、将这些古老的道德标准超越时空,用现代的方法来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呢?我们将透过六种观念教育去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观念是什么?“观”就是一种看法,“念”就是一种想法,所以观念就是一种衡量思想行为的是非尺度。下述六种观念教育就是一个中专学生的行为标准;也是社会认同的道德标准。高震东之忠信教育法一、 引言(一)这是不带西洋色彩的教育法这是不带西洋色彩的教育法。教育对个人及国家民族的重要性,自不必再加赘述;古今中外,世界各地,只要是有人类聚居之所,就有教育行为的存在,但是,因时、因地、因人而产生各个不同的教育宗旨与方法。教
6、育方法虽有各家之言,然其教育宗旨则不外乎:使受教之个体,能得到良好生存,而达到群体继往开来生生不息止于至善之目的。古老的中国,原有一套非常好的教育方法,但是到五四运动,否定了中华文化全盘存在的价值。于是西风东渐,当然也带进了西方的教育方法,最可惜的是,我国的激进分子们,他们认为凡是外国的都对,凡是中国的都错。因而中国固有的一切良好教育方法,一股脑儿的都被否定了。其实中外教育方法因整体的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人要想完全西化是有困难的,何况西方也有英、美、德、意、法、俄许多不同的先进国家,他们也是各异其趣的。中国人要西化,真无从学起。留学生越多
7、,方法也越乱,时而如此,时而如彼,把百年大计的教育,切割得支离破碎。我对中华文化稍有涉猎,对教育工作有份热爱,年,我在台湾省创办了一所学校,名之曰“忠信”。在学制学规上,一本各项法令办理,在教育宗旨上,竭力奉行政府的目标,但在教育方法上,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寻找出一套适合忠信的办法,名之曰:“忠信教育实验法”。其定名为“实验”法之意,是在表明这个教育法是否可行,行之是否有效,尚不可知,试验一下或许可行,如此而已矣忠信创校迄今已二十余年,这种不带西洋色彩的教育方法,已日渐被社会所接受肯定,认为效果良好。(二)校园通俗名词释义在还没有谈到忠信教
8、育方法之前,首先要提到几个教育上常常用到的通俗名词,因为通俗也就不加深究了。现在我提出对这几个名词的解释:学生:凡是求学的人,我们统称他们“学生”。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顾名思义,“学”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