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探析.doc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探析.doc

ID:51006474

大小:7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7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探析.doc_第1页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探析.doc_第2页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探析.doc_第3页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探析.doc_第4页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探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探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探析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方案和分层浇筑结构详细验算,并分别对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分层浇筑;结构验算;模板支撑系统中图分类号:TU9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9-0140-031工程概况湖南长沙市某商住楼地下2层,地上30层,建筑面积53268m2,其中1〜3层为裙房,框架结构,4~30层为两栋独立的高档商住楼,剪力墙结构,在3~4层中间设计了一

2、个管道夹层,层高6.1m,夹层楼面为两块2.4m厚的实心混凝土整板转换层,将上部剪力墙结构的垂直和水平荷载过渡到下部混凝土筒体、框肢上。转换板竖向位于12.37m-14.77m,单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36.9mx37.7m,挖去正中间筒体面积10.4mx9.6m,钢筋重约460t,混凝土量约3340m3,混凝土等级C40,板下框架柱网最大尺寸为10.4mx10.4m,柱截面尺寸1.6mx1.6m;两块厚板之间净距离11.9m,设计有高2.4m、宽1.8m大梁与300mm厚楼板的井字楼盖相连(图1b2转换层施工方案的确定考

3、虑到转换板厚度2.4m,每平方米钢筋混凝土自重达6.1t,给模板与支撑系统带来极大困难,再结合本市内已建成同类型结构转换板的施工经验,暂定本工程结构转换板采用分层浇筑法,第一层浇筑0.95m厚,待混凝土强度增长达到75%后再浇第二层1.45m厚混凝土,靠第一层先浇板来承受第二层后浇板自重及施工荷载,转换板钢筋相应分两次绑扎(图2L3分层浇筑结构验算分析由中间筒体向外沿轴线方向任一横断面内截取1m宽板带作为验算区段,计算长度按轴线计,其计算简图如图3o3.1荷载计算恒载(钢筋混凝土自重):[2.4x24+4600-(37.

4、7x36.9-10.4x9.6)]x1.2=73.4kM/m活载(施工设备及人员):2.5x1.4=3.5kM/m荷载组合:q=73.4+3.5=76.9kM/m3.2内力计算支座反力及负弯矩和剪力计算结果见图3O3.3截面复核先浇第一层混凝土厚0・95m,浇筑第二层1.45m厚混凝土时由先浇的第一层承受,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必须在先浇层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故复核时取C30混凝土考虑。先浇第一层混凝土板下层配筋为(p32@200双层双向,是转换层板厚的设计配筋,故正弯矩截面强度无需复核。先浇混凝土板,上层钢筋为(p16@

5、300mm单层双向是转换层板内抗裂配筋,需验算承受第二次浇混凝土重对支座处负穹矩抗拉钢筋,经验算:核心筒周边(支座A)需增加负弯矩钢筋q)28@200mm,平直长度3.0m,在核心筒墙中下弯一个锚固长度30d=840mm;外围框架柱暗梁处(支处B)需增加负弯矩钢筋(p16@200mm,长度5.45m,从板边起配。斜截面仅考虑混凝土自重的抗剪能力、抗剪强度符合要求。4先浇950mm厚混凝土板的模板及支撑系统4.1荷载计算恒载:钢筋混凝土自重0.95x24+2=24.8kN/m2,模板自重0.5kN/m2,(24.8+0.5

6、)x1.2=30.36kN/m2o活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2.5kN/m2,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2.0kN/m2,(2.5+2.0)x1.4=6.3kN/m2o荷载组合:30.36+6.3=36.66kN/m24.2结构转换板下模板支撑系统经验算,确定模板采用18mm厚普通胶合板;次楞选用50mmx100mm进口木方,间距250mm,主楞选用(p48mmx3.5mm钢管,间距500mm,支撑立杆选用(p48mmx3.5mm钢管纵横向间距均为500mm,布置在主、次楞节点处,连接节点一律采用双扣件,设一道水平支撑(1.8m

7、处),剪力撑纵横向均间隔二道设置(@1500),详见图4。5结构转换层以下各层支撑系统布置经计算转换层以下各层楼面承载能力,为安全计,以下各层均设置支撑主杆。二层楼面上支撑仍按纵横间距500mm,设一道水平支撑及剪力撑;一层楼面支撑间距600mmx600mm;地下一层楼面支撑间距700mmx700mmo转换层以下各层支撑系统设置见表1o5.1所有支撑均不能直接支于混凝土楼面上,应在支撑下放置不少于200mmx200mmx40mnn的垫板。5.2向外悬挑3250mm部位及车道(车道斜板后浇)处支撑采用(p48mmx3.5m

8、m钢管排架体系,立杆间距500mmx500mm,步距1500mm,剪刀撑间隔布置,并在每个楼层处预埋布置连墙杆@3000mm与架体可靠连接,以确保其整体刚度和稳定性。5.3所有支撑系统必须待转换层施工结束,且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6钢筋工程转换层钢筋绑扎竖向分两次完成,先绑扎下部0.95m范围内的(p3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