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医护理常用技术.doc

教案中医护理常用技术.doc

ID:51005157

大小:38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08

教案中医护理常用技术.doc_第1页
教案中医护理常用技术.doc_第2页
教案中医护理常用技术.doc_第3页
教案中医护理常用技术.doc_第4页
教案中医护理常用技术.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中医护理常用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案首页第次课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方式理论课(P)实验(训)课()章、节名称中医护理技术计划学时4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留罐法、温和灸。2.了解拔罐、艾灸、刮痧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提问,示教。教学重点及措施教学重点:留罐法、温和灸。教学难点及措施教学难点:闪火法留罐。解决措施:通过讲解闪火法留罐的过程,视频学习,现场示教,让学生学习掌握。教具多媒体(仪器)、幻灯片、示教器具。注:“信息技术运用”指板书、幻灯片、视频、音频、网络、书籍等。可按统一格式加续页。教案续页讲授与指导内容教学设计(课

2、堂互动、信息技术运用及课时分配)拔罐一、概述1、定义:以罐为工具,造成罐内负压,使之吸附体表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2、起源与发展罐具:牛角罐、竹子、木罐、陶罐、铜罐、玻璃罐、抽气罐、磁疗罐等。排气法:火力排气法、水煮排气法、注射器排气法、电动排气法等。拔罐法: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刺血拔罐法、针罐法、水罐法等。二、作用机理1、良性物理刺激作用2、温热作用中医认为,拔罐可祛除邪气、调整经络气血,使气血阴阳平衡。本疗法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散淤、消肿止痛、拔毒排脓、扶正固本等作用。三、治疗特点1、操作简便,经济实

3、用,易学易用,疗效显著,使用安全。2、罐法多样,取用灵活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4、缓解疼痛,功效迅捷四、拔罐方法火罐法1、准备明确诊断、选准部位准备用品:罐具、火柴、酒精、棉球、镊子等。术前解释摆好体位2、操作方法闪火法投火法架火法闪罐法介绍拔罐、艾灸、刮痧(5min)讲述拔罐(10min)拔罐方法(10min)走罐法刺罐法3、留罐和起罐留罐时间:大罐5~10分钟;小罐10~15分钟。拔罐次数:慢性病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3~5日。急性病每日2~3次。起罐:用一只手拿住罐子,另一只手按罐口边的皮肤,两手协作

4、,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空气进入不宜太快否则负压骤减容易使患者产生疼痛),罐即落下,切不用力起拔,以免损伤皮肤。4、火罐疗法适应症风湿痹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各种神经麻痹及扭挫伤。感冒、痰饮、咳喘。胃脘痛、腹痛、腰背痛、脚气病。痈疽疮疡初起未溃、虫蛇咬伤。5、火罐疗法禁忌症因全身抽搐、痉挛。肌肉瘦削或露骨不平及毛发多之处。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咯血,以及白血病等。中度或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者。全身高度浮肿者(水肿病)。孕妇腰腹部。皮肤高度过敏者;各种皮肤病及溃疡;施术部位皮肤破损溃烂者;外伤骨折者;或有

5、静脉曲张、癌肿、恶病质、皮肤丧失弹性者。6、操作注意事项拔罐时室内须保持温暖,避免风寒侵袭。操作时避免烧灼罐口,仅防烫伤皮肤。在应用刺血拔罐时,刺血工具要严密消毒,出血量要适当。眼区及面颊部不宜采用。体质虚弱、贫血、肿瘤患者、出血性疾患,孕妇、月经期不宜采用此法治疗。在应用走罐时,罐口应光滑,不宜吸拔过紧,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太久以免皮肤起泡,如起水泡,先刺破水泡,然后涂95%酒精或龙胆紫。患者如有晕罐现象,应立即起罐,及时做妥善处理。拔罐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事项(10min)演示拔罐(5min)艾灸

6、概述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叶:气味芳香、容易燃烧、活力温和,最佳灸料。灸法的作用(一)温经散寒常用于治疗脏腑虚寒证及实寒证如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二)扶阳固脱凡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泄、久痢、痰饮等。(三

7、)消瘀散结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故瘀结自散。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炎)初起、瘰疬(颈淋巴结核)、瘿瘤等疾病。(四)防病保健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常用灸法  讲述(10min)课间休息(5min)、常用灸法(20min)艾柱的制作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艾炷高1厘米左右,直径0.8厘米左右,燃烧完1柱为一壮。(一)隔物灸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又称间接灸。1、隔姜灸将鲜姜切

8、成直径大约3~4厘米,厚约0.3~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治疗因感寒而致的呕吐、腹痛、痛经以及风寒痹痛等。2、隔盐灸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