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986470
大小:3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8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借景喻理的特点。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情意去沟通。因此,古诗教学中,读是基础,悟是关键。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在教学中,教者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中,朗读、品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在朗读与吟诵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并着眼课题
3、,启发思考,回扣主题,补充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设计思路】 以字理教学为切入口,以字理析字解词,从而突破重难点,课堂伊始,教师带领学生读朱熹的读书名言导入到新课的学习。初步学习古诗时,要求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自学,通过自学成果的检查,反馈初读成果,朗读做到字音正确、节奏鲜明。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找出诗眼“清”,抓住重点字“鉴”和重点词“徘徊”,这也是本课的生字,通过字理析解,6来感受半亩池塘的清澈明净。学习后两句诗时,引导学生体会源头活水对于池塘的重要性。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有了上面
4、学习的铺垫,对照精心的板书设计,再加上教者富有启发性的疑问,这一难点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过程】一、品读名句 初识作者,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3句名言,大家读一读,试着读懂它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学生自由读——能读懂吗?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读书也叫“观书”,。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来,齐读一次。【板书】 3、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朱熹)【板书,强调“熹”的写法】4、朱熹是什么人呢?,【课件出示简介,讲解】。
5、 5、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爱读书,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感悟,。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板书: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请大家打开书。二、读熟古诗,读出节奏。 1、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借助参考书,自学这首诗。出示自学提示。2、检查朗读。 ①同学们,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流利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机正音“鉴”“徘徊”,再指名读】 ②古诗读出节奏,才会给人美的享受。自己
6、练一练。(课件出示)谁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指名读,评价——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出示标注的节奏提示,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③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6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所以这句要读出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读三四句。 小结: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三、品析诗句,感悟诗情。1.整体感悟。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呢?【板:方塘】多大的方塘?【板:半亩】这是怎样的半亩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板:清】②池塘为
7、什么这么清呢?用诗句来回答。③谁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2.字理析词,感悟诗意。①请大家浏览全诗,找找哪些诗句描绘了它的清?(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示一二句,一起读】②在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最能体现方塘的清?(出示鉴、徘徊)③“鉴”是个生字,它是什么意思?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看课件,教师讲解】古文字中像俯首的人,瞪着眼睛(臣)看着下面盛水的盆,皿字底代表水盆,在水面上看自己的影像,这就是最初的镜子,所以“鉴”指镜子,后来古人用青铜制造铜镜,就把皿字底换成了金字底。平时不用镜子时用布把它盖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