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969156
大小:37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6
《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测试题1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45分)1.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B.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C.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D.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2.声音的三个特征中,与距发声体远近有关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响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
2、2000Hz之间的声音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4.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B.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图15.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灯L熄灭,两个电表中只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可能是灯L断路B.可能是电阻R断路C.一定是灯L短路D.一定是电阻R短路6.图2如图2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
3、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7.在图3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当开关闭合时,三盏灯属于串联的电路图是:L1L2SL3L1L3SL2L1L2L3SL3L1L2SABCD图38.同学们走进化学实验室时,常闻到酒精的气味,这一现象涉及的物理知识有:A.升华 凝华 B.汽化 扩散 C.升华 扩散 D.熔化 汽化9.图4为简化了的电冰箱的电路图。图中M是电冰箱压缩机用的电动机,L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开关S2断开时,照明灯与电动机并联B.开关S1
4、、S2都闭合时,照明灯与电动机串联C.关上冰箱门时,S1自动断开,使得照明灯熄灭图4D.冰箱内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S1自动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10.把一只墨水瓶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将:A、变大B、不变C、变小D、先变大后不变11.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A.折射角可能小于入射角B.传播方向一定要改变C.入射角增大而折射角随之减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地震造成数万人员伤亡,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次声波的特点是:A.频率高,人耳听不到B.频率高,
5、人耳能听到C.频率低,人耳能听到D.频率低,人耳听不到13.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在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地像,则这个像A.是放大的实像B.是缩小的实像C.是缩小的虚像D.是放大的虚像14.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斑马的倒影C.水面“折”枝D.日全食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照相机B.幻灯机C.放
6、大镜D.潜望镜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16.云、雨、露、雾、雪、冰雹是自然界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雾是由水蒸气形成的,霜是由水蒸气形成的,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到一定程度便会下降,下降过程中冰晶成水珠,这就是雨.(以上三空填物态变化名称)17.1986年1月29日0时38分(北京时间),美国的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大约经过13h后,它的次声波传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北京监测站(香山),其间的路程达14300km,则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约是_________________km/h。18.“鸟巢”是北京
7、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在它的上面有许多彩灯,用以增添节日光彩。这些彩灯是_______联的,如果其中的某颗坏了,其它的彩灯_____影响(填“不受”或“受”),有1000盏同样的彩灯工作,通过每盏的电流是0.3A,那么通过整个电路的电流是________A。19.闻名于世的“芜湖铁画”以铁代墨,以锤为笔,锻铁成画。加工铁画,在制作微型铁画时,工人师傅常使用放大镜,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放大镜实际上是_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可用于矫正__________(选填“近”或“远”
8、)视眼20.小立身高1.60m,站在镜前0.50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______m,像高_______m;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如图所示),再用手向下捋几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选填“蓬松”或“紧密”),产生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