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ppt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ppt

ID:50960589

大小:2.84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16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ppt_第1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ppt_第2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ppt_第3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ppt_第4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1一、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2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注意观察,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北半球昼夜长短和极昼极夜的变化情况。提示:1、昼夜长短状况包括昼夜状况(昼夜等长,或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及昼夜变化(昼变长,夜变短;或昼变短,夜变长)2、根据昼弧夜弧判断昼夜长短:3、极昼极夜状况是指出现极昼或极夜的范围,以及范围的变化。(一)昼夜长短的变化34时段项目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北半球极昼极夜状况春分春分到夏至夏至夏至到秋分秋分赤道昼夜等长无极昼极夜赤道→北回归线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昼范围开

2、始从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北回归线昼长夜短,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夜长达到最小值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极昼范围一年中最大北回归线→赤道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昼范围开始从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赤道昼夜等长无极昼极夜5时段项目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北半球极昼极夜状况秋分秋分到冬至冬至冬至到次年春分春分赤道昼夜等长无极昼极夜赤道→南回归线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极夜范围开始从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南回归线昼短夜长,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昼长达到最小值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极夜范

3、围一年中最大南回归线→赤道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极夜范围开始从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赤道昼夜等长无极昼极夜126时段项目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北半球极昼极夜状况春分赤道昼夜平分无极昼极夜春分到夏至赤道—北回归线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极昼范围开始从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夏至北回归线昼长夜短,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夜长达到最小值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极昼范围一年中最大夏至到秋分赤道—北回归线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极昼范围开始从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秋分赤道昼夜平分无极昼极夜秋分到冬至赤道—南回归线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极夜范围开始从北极点向北极圈扩

4、大冬至南回归线昼短夜长,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昼长达到最小值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极夜范围一年中最大冬至到春分赤道—南回归线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极夜范围开始从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春分赤道昼夜平分无极昼极夜总结夏半年冬半年7昼夜长短计算的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地方时)进行计算(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1、太阳直射点上一定是昼长夜短吗?为什么?2、南极点出现极

5、昼的时间要比北极点出现极昼的时间长还是短,为什么?81.甲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1)~(3)题。(1)若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图示五地中()A.③地纬度高于②地纬度B.④地位于赤道附近C.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D.②地位于极圈之内(3)若甲图中④地与乙图中P点相吻合,且昼长为图中最大值,则()A.M、N昼夜长短相等B.Q点昼长为6小时C.P点经度为15°WD.上海(30°N)夜长为10小时跟踪训练91.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02.正

6、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⑴纬度变化规律:⑵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达到最小值:达到最大值:达到最小值:11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x±y∣x为当地纬度,y为直射点的纬度;两者位于同一半球,则用—,两者位于不同半球则用+。(2)若计算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零:12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1)楼间距: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射,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应满足:L≥h×cotH(h为楼高,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2)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

7、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应满足α+H=90°(α为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H为当天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135.太阳高度变化、太阳方位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极昼地区:极点:春秋分:夏半年:冬半年:14155.太阳高度变化、太阳方位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极昼地区:极点:春秋分:夏半年:冬半年:1617(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D.丁、甲、乙、丙(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