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958599
大小:141.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3-16
《矿务局防灭火管理规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矿务局防灭火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防灭火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和《矿井密闭防灭火技术规范》,制定《丰城矿务局防灭火管理规定》(下称《规定》)。第二条本《规定》主要适用于坪湖矿、建新矿和尚庄矿,云庄矿、新洛公司和丰龙矿业可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三条必须建立健全防灭火责任制。1.矿长是本单位防灭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保障防灭火工作所需的人、财、物和其他工作条件。矿总工程师对防灭火的技术管理负责,其他的副矿长(或副总)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防灭火工作负责。2.防灭火专业机构隶属于通风部门管理。通风、生产、机电、供应、财务、救护、安监等职能部门
2、对所辖范围内的防灭火业务管理负责。通风部门负责自然发火的预防和矿井火灾的处理;机电部门负责电气火灾和机械火灾的预防;地测、计划和生产部门负责地质、测量、开拓、开采设计和生产工艺方面预防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救护队负责发生火灾时的灭火救护工作和平时配合通风部门做好自然发火的预防处理和防火检查工作;供应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所需材料、设备的供应;财务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工作所需资金;安监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规定》的执行情况和日常的井下明火管制。第四条必须建立健全防灭火安全管理制度。1.在制定生产长远规划和安排采掘方案的同时,必须制定防灭火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火灾应急救援预案和年度灾害预防与
3、处理计划。2.在采区、工作面设计内容中,必须包含有防灭火设计和措施。在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有专门章节编制防灭火方案和措施,防灭火工程在施工前必须编制安全技术专项措施。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都必须由矿总工程师召集相关部门(或人员)组织会审,并形成会审意见,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3.加强防灭火的技术资料管理。对防灭火系统图、工程设计、台帐和记录、报表和牌板实行规范管理,使其符合要求。4.推广应用防灭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先进的管理手段,确保其安全生产。5.加强防灭火工作技术培训。在年度培训计划中必须对“三项岗位”人员、班组长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课时等进行具体安排。6
4、.建立健全火灾事故报告制度。每次发生火灾事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处理火灾事故后,必须以书面形式并经矿长签字后,及时向上级主管及有关部门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火灾报告书、矿井火灾情况统计月报表、矿井防灭火情况季报表。火灾报告书的格式见附录1,矿井火灾情况统计月报表的格式见附录2,矿井防灭火情况季报表的格式见附录3。第五条必须提取足额生产安全费用,保证在防灭火方面的资金投入。第六条必须定期检查防灭火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下达文书限期整改;对逾期仍未整改的,及时进行处理和处罚。第二章防治自然发火第一节自燃煤层开采第七条按照《规程》要求,必须完成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等
5、工作。1.新采区进行1次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2.每年在进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的同时,对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并对煤层的自然发火期进行确定。第八条巷道布置、支护型式和开采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1.采区上、下山应布置在岩石中。2.留设的煤柱宽度不得小于6m,并严禁巷道在隔离煤柱中掘进。3.回采工作面的尺寸设计应参考煤层的自然发火期和回采推进度等因素。4.煤巷支护应采用锚网支护。5.穿层巷道、煤巷穿过地质构造带等应采用锚喷支护。6.回采工作面必须采用后退式开采。第九条回采工作面开采前,必须在进、回风巷口选择顶板较好地点存放足够数量的建筑材料,为砌筑防火设施作准备,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6、。第十条加强采空区“三带”(即冷却带、氧化带和窒息带)管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氧化带宽度,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第十一条煤巷掘进和巷修施工严禁空帮空顶作业。在巷道顶板及两帮出现冒顶或片帮造成煤体破碎,漏风呈层流或过渡流状态时,必须制定针对性措施,采取清除破碎煤体和背板抹泥、喷浆、充填封闭、充填固化等方法进行处理。第十二条简化系统,优化巷道,提高矿井抗灾变能力。1.改造矿井通风系统,保证主扇与之匹配,其风压不宜超过3000Pa。2.回采工作面必须采用分区通风,回采工作面进、回风两端风压差不宜超过200Pa。3.应正确选择位置砌筑风门、风窗、挡风墙等通风设施,并对其前后10
7、m范围的巷道顶帮进行充填固化处理。第十三条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漏风管理。1.回采工作面开采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降低采动压力的破坏影响,防止裂隙形成漏风通道。2.回采工作面开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砌筑防火密闭进行永久性封闭。3.对井下废弃巷道、盲巷和其他空洞必须砌筑密闭,及时进行封闭。第十四条必须采取措施,消除井下高温等火情隐患。1.准确判断高温点的位置,采取均压、洒阻化剂、注浆、注凝胶等处理措施。2.建立一氧化碳和温度等动态监测系统,对高温点实现有效监控。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