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921991
大小:37.9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6
《小儿中医外治疗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外治疗法1.中药雾化吸入疗法给药1)适应症:辩证给药常用于治疗哮喘、咳嗽、肺炎、感冒等肺系疾病。2)疗效:本法单用或与内治疗法同用,有应用方便、无创伤、无痛苦的优点,易为患儿接受,在儿科的应用日益广泛,取得良好效果,缩短病程。3)操作方法:是通过雾化装置,将气雾剂雾化,使患儿吸入呼吸道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超声雾化器,雾化出的气雾微粒均匀而细小,直接吸入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2.熏洗疗法1)适应症:用于局部及全身的多种疾病,我科常用于胎黄治疗。2)疗效:可以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提高白细胞吞噬功能而抗炎灭菌,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
2、身机能,并可通过皮肤吸收而发挥全身的药理效应,促进黄疸排出。3)操作方法:是将药物煎成药液,熏蒸、浸泡、洗涤、沐浴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科常以多量药液沐浴全身则是药浴法。如在胎黄治疗过程中,将中药退黄洗剂500ml加入10L温水中,给婴儿沐浴后,用防水贴贴脐,将泳圈从前至后套入新生儿颈部,下颌放在下颌槽上,扣好双重保险扣,双手将婴儿放入专用的大浴盆中,保持颈部以下躯体完全浸泡于药液中,每天一次,每次15-20min。3.穴位贴敷理疗法1)适应症: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厌食、泄泻等病证。我科常用于肺炎,哮喘治疗。2)疗效:通过皮
3、肤吸收生效,产生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抗炎抑菌,促进炎症消散和吸收,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以及调整肺脾等内脏功能等作用。3)操作方法:将药物熬制成膏药,贴敷在施治部位的治疗方法。4.拔罐疗法1)适应症:常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腹痛、泄泻等。2)疗效: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活血舒筋、温中止泻等功效。3)操作方法:是以杯罐为工具,借助燃火排气造成罐内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产生局部充血的一种治疗方法。操作时,先给患儿安置好合适体位,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伸入罐内旋转后立即抽出,迅速将罐口扣在应拔部位。一般留置火罐5~10
4、分钟,也有用闪罐(火罐吸住皮肤后随即取下,再吸,再取,反复至皮肤潮红)、走罐(拔罐部位涂少许润滑剂如肥皂水、乳剂,罐具燃火排气吸住皮肤后,右手夹罐底,左手压于罐具后方,用力使罐具推拉移动,反复至局部红润)等方法者。起罐时,先用手指按压罐口一侧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罐则自然脱落。在治疗肺炎时,可通过辨证选穴,直接拔于湿罗音明显处,促进罗音吸收。5.刺四缝疗法1)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厌食、咳嗽、咳喘等。2)疗效:具有健脾开胃、止咳化痰、通调百脉的作用。3)操作方法:是用针点刺四缝穴。根据不同年龄选用粗细不同的针具。操作时,
5、先令患儿家长将患儿手腕固定,医者用左手持住患儿四指,将四缝穴消毒,右手持针具对准穴位,自食指向小指逐穴浅刺疾出。针尖退出后,一般可见黄白色透明粘液从针孔溢出,未见溢出者可在四缝穴上下轻轻挤压,然后用消毒干棉签擦去粘液即可。每周刺1-2次,待病情好转后减为每周1次,10天1次或15天1次,最多不超过10余次。6.艾灸疗法1)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寒性腹痛、腹泻,风寒、痰湿咳嗽,预防哮喘复发,协助脱症的抢救等。2)疗效:具有温经散寒、回阳固脱、活血逐痹、消结散瘀的作用。3)操作方法:利用艾绒的燃烧,以其火力熏灼身体一定部位(穴位),以
6、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艾灸法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3种,在儿科常用艾条灸法。具体操作为:艾条灸: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3种。温和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离3cm左右进行熏灸,使所灸部位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每穴每次灸3-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必要时可延长至20-30分钟。回旋灸:艾条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后,在穴位上前后左右均匀地旋转施灸。雀啄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施灸。7.推拿疗法1)适应症:适用于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小儿。主要适用于小儿脾系常见
7、病证,如泄泻、呕吐、腹痛、疳病、厌食等。2)疗效:不仅是儿科常用的一种颇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也是一种提高小儿抗病能力,使之健康成长的保健措施。3)操作方法: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如下:推法: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直推法;用双手拇指面在同一穴位起向两端分开推,称分推法。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住皮肤,带动皮肉筋脉作旋转回环活动,称揉法。治疗部位小的用指端揉,大的用掌根揉。捏脊法;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
8、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算作捏脊一遍。此法多用于小儿疳积,故又称“捏积”。推脊法:用食、中指(并拢)面自病儿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处,称推脊法。此法适用于高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