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学习(自考汉语言)大纲.doc

古汉语学习(自考汉语言)大纲.doc

ID:50903060

大小:2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5

古汉语学习(自考汉语言)大纲.doc_第1页
古汉语学习(自考汉语言)大纲.doc_第2页
古汉语学习(自考汉语言)大纲.doc_第3页
古汉语学习(自考汉语言)大纲.doc_第4页
古汉语学习(自考汉语言)大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汉语学习(自考汉语言)大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汉语学习大纲一、古代汉语的性质1.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2.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3.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4.  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二、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1.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2.  提高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汉字 教学

2、要求: 一般了解汉字的性质,重点熟悉“六书”说,认识分析汉字形体构造对了解词义的意义,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的特点与汉字借用的两种情况。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简述汉字的表意性质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二、传统的“六书”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造字法,转注、假借属用字法。三、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古书阅读1.  象形字构造与词义2.  指事字构造与词义3.  会意字构造与词义4.  形声字构造与词义5.  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6.  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辅助作用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一、古今字1.  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形成的原因2.  古今字的类型

3、(1)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2)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3.  古今字的特点二、异体字1.  什么是异体字2.  异体字的类型(1)造字异体(2)繁简异体三、通假字1.  汉字通假的一般情况(1)什么是通假(2)通假与假借的异同2.  汉字通假的条件(1)必须是音同或音近词汇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古今词汇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熟悉古汉语词的构成的特点;重点要求能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别,尤其是同中有异;把握词本义和引申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一、简述古今词汇二、古今词义的一般情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的(二)古今词义有差异的1.  词义程度上的差异(1)词义

4、变化显著的(2)词义变化微殊的2.  词义范围上的差异(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 词义转移3.  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1)词义褒贬的差异(2) 词义轻重差异三、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1.  要树立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2.  辨析的重点在异,在同中有异3.  要积累相关的语言材料,经常进行古今比较4.  要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古书注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一词多义现象1.  词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词多义,构成了词义系统2.  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二、词的本义1.  什么是词的本义2.  怎样

5、推求词的本义(1)根据汉字初形(2)也可以根据词义发展规律,从多义归纳比较中求得二者都需要有文献上的参证。3.  掌握本义的意义三、词的引申义1.  引申义的类型(1)直接引申义(又称近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2)间接引申义(又称远引申义)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2.  词义引申的途径单音词和复音词 一、古代汉语单音词1.  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数2.  古代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对应关系二、古代汉语复音词1.  单纯词(1) 叠音词(2)联绵词(3)音译外来词2.  复合词(1)同义复词(2)偏义复词3.  判断复合词要防止

6、两种偏向(1)防止以今拟古,将貌似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词组为复合词(2)防止以古拟今,将已经凝结成词的复合词还原为词组语法(一) 虚词部分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各类虚词的语法特点,重点掌握常用虚词。一、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概述二、古代汉语常用虚词(一)   之、其、者、所、或、莫、焉、诸(二)   曾、且、乃、非、勿、毋、弗(三)   于、以、为、与、因(四)   而、则、虽、然(五)   唯(惟)、盖、夫;也、矣、乎、焉、哉;欤(与)邪(耶)、耳语法(二) 实词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汉语实词用法的异同,重点掌握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特

7、点。一、古今汉语实词用法基本相同,但古代汉语一些实词在句中可以临时具有其它词类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现象比较突出。二、古代汉语常见的词类活用1.  名词或名词性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2.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  数量词活用为动词三、特殊的动宾关系(一)使动用法1.  动词的使动用法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  名词的使动用法(二)意动用法1.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  名词的意动用法四、名词用作状语(一)普通名词作状语1.  表示行为的状态2.  表示行为的处所3.  表示行为的凭依4.  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二)方位名词作状语1.  表示行为

8、的处所2.  表示行为的方向(三)时间名词作状语“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和时间的持续等。语法(三) 句法部分 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