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音乐七下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课件.ppt

湘教版音乐七下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课件.ppt

ID:50893799

大小:23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15

湘教版音乐七下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课件.ppt_第1页
湘教版音乐七下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课件.ppt_第2页
湘教版音乐七下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课件.ppt_第3页
湘教版音乐七下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课件.ppt_第4页
湘教版音乐七下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湘教版音乐七下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高山流水女子十二乐坊:成军初时有十多人,现时已稳定人数至13人,演出时13人全体上场。表演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箫,葫芦丝,独弦琴等中国乐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引出古琴曲《流水》(三)清幽的古琴琴是我国古老的丝弦拨弹乐器。最早的古琴是以“弦歌”的形式出现的。现在有琴歌和琴曲两种演奏形式。最早出现时是为五弦,在周时为七弦。汉魏时期,琴的形制定为七弦、十三徽一直沿用至今古曲流水谱本:也是最早见于朱权的《神奇秘谱》。但是现时弹《流水》的都是用的张孔山的《流水》。从杨表正时起,《流水》原是八段,但在

2、张孔山的《流水》中,却在原第五、六段之间加了一段,成为九段曲情:朱权序云:"《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高山》分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按《琴史》,列子云:'……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古琴曲《流水》其记载最早见于先秦《列子》一书,现有琴谱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本曲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即描绘了涓涓的山泉和小溪,刻画了奔腾不息的江河和大海,又借以抒发了人们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人们广阔胸襟、百折不挠的情怀。乐曲表现手

3、法丰富多样,富有层次的时而出现山涧清泉涓涓细流的形象,时而描摹滚滚长河、洋洋大海波涛滚滚的声势和动态。(三)清幽的古琴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初期古琴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五弦琴(三)清幽的古琴唐代九霄环佩琴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长124.5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5.5厘米,厚5.4厘米,底厚1.5厘米。形制浑厚古朴声音温劲松透,纯粹完美它是传世唐琴中最为独特,最为古老,声音更是完美尽善楚商《离骚》古琴演奏引出舞蹈《楚商》引出器乐合奏曲《楚商》王原平编配核心音调源于唐代古琴曲《离骚》抒发了屈原的心情。改编曲突出了古朴等风格特点(二)独特的钟、磬

4、钟是我国较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据文献记载,在黄帝是就已能制钟。主要分为:“木钟”、“陶钟”、“青铜钟”磬是石器时代的产物,为石制乐器,它的产生,应该导源于某种石制的片状生产工具又称“石”或“鸣球”,考古实物中,年代最早的是夏代石磬(二)独特的钟、磬 (1)钟新石器时期的陶钟斗门镇陶钟,新石器晚期的实物。钟体呈长方形,中空,直柄。通高12.5cm,口径:5.5cm~9.7cm。此时的陶钟,其制作材料和音乐性能都处在发展中。(二)独特的钟、磬 (1)钟曾侯乙编钟共出土65枚钟完好无损,整个编钟全长10.7米,高2.67米。分三层悬挂。音质良好,

5、发音相当准确,并可以旋宫转调。它的发现举世瞩目,弥补了我国在古代乐律记载方面的不足。(二)独特的钟、磬 (2)磬商代虎纹大石磬1950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为大理石制作,长84厘米,高42厘米其音色柔美,磬体上所刻的虎纹雄健威猛,制作水平极高(二)独特的钟、磬 (2)磬曾侯乙编磬是由32块磬系用石灰石或大理石磨成,形若倨句,大小有异,分为两层四组。最大者:鼓博10.8、鼓上边32.4、鼓下边27.5、股博13.5、股上边22.3、股下边21、厚2.68厘米,倨句163度。最小者:鼓搏4.9、鼓上边7.6、鼓下边6、股博5.7、股上边6.

6、6、股下边5、厚1.4厘米,倨句155度。演奏时,需由1人双手执磬槌,跽地而击。  曾侯乙编磬的规模最大,制作工艺是最高超的,音乐性能是最好和最完善的,并有精美的磬架,亦可看出编列方式,为前所未见。磬音铿锵、清越、明亮、穿透力强;音量虽不如钟大,但不易被钟声所掩;余韵不及钟长,却越发显得清晰并击发敏捷。钟磬同奏,金石和鸣,相映生辉。(二)独特的钟、磬 (2)磬曾侯乙编磬是中国古代一种打击乐器。由石磬编悬于架上,可击奏旋律。常与编钟相配,合奏“金石之声”。其主要质料成份是石炭石。全套磬共41片,每磬发一音,形若倨句,大小有异,分为两层四组于

7、1978年自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出土,距今已2400多年。竹枝词古典舞引出解释: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竹枝词(之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王原平根据古曲编配,有两套编钟编磬演奏竹枝词,主要因四川乃熊猫之故乡,竹子甚多而来民歌中的《竹枝》,流传年代古老。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一般认为是从唐代刘禹锡开始的。刘于长庆二年(八八二年)任夔州刺史时,这年春正月来到建平(今巫山县)见到民间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边唱边舞,

8、以「曲多为贤」。带有赛歌的性质。他由此受到启发,就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实际是为当时民间的竹枝词歌舞作的新词。他的新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格调,又有浓郁的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