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误区点拨.doc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误区点拨.doc

ID:50884848

大小:42.4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5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误区点拨.doc_第1页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误区点拨.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误区点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误区点拨电化学知识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难点,高考理科综合的热点。电化学与物理中的电学知识和化学中的氧化还原知识有密切的联系,而氧化还原知识本身就是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难点。所以,学生普遍感到电化学知识难学,特别是电极反应难写。学习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必须掌握电化学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识别和练习,达到融会贯通。下面,归纳学习原电池和电解池必须明确的基础知识。1.必须明确判断电极极性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一般是活泼金属)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一般是较不活泼金属或导电体)是正极。原电池装置中无外加电源,电解装置中一定有外加电源(原电池也可以作电源)。电解时,发生氧化

2、反应的一极是阳极,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与金属的活泼性无关;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是阴极,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2.必须明确电子流动方向和电流方向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是电子从负极板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电流方向是从正极经导线--阳极--电解质溶液放电--阴极--导线到负极;电解池中电子流动方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出,流向电解池的阴极,通过电解质溶液放电,电子又从阳极流回电源的正极。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动的方向相反。3.必须明确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原电池中,离子移动方向是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电解池中,离子移动方向是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4.必须明确物质的放电顺序原电池中,在负极先

3、放电的是还原性强的物质,在正极先放电的是氧化性强的物质(分子或离子)。原电池中物质或离子的放电顺序为:负极:Mg>Al>Zn>Fe>Pb>Cu>Hg>Ag;正极:PbO2>Ag+>Fe3+>Cu2+>H+>Pb2+>Fe2+>Zn2+>H+(H2O)>Al3+;电解池中,在阳极先放电的是还原性强的物质,在阴极先放电的是氧化性强的物质。电解池中物质或离子的放电顺序为:阳极:Mg>Al>Zn>Fe>Pb>Cu>Hg>Ag>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阴极:PbO2>Ag+>Fe3+>Cu2+>H+>Pb2+>Fe2+>Zn2+>H+(H2O)>Al3+;5.必须明确

4、其能量转化形式原电池和电解池电路中都有电流通过,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6.必须明确反应特点原电池和电解池总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都分别在两极上发生。总反应等于两个半反应之和。物质的放电顺序基本一样,串联电路中各电极上电子得失都相等,正负极或阴阳极都是交替连接。7.必须明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条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①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电路;④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构成电解池的条件是:①有外加直流电源;②电解质溶液;③两个电极;④形成闭合电路。8.必须明确“放电”的两种含义放电的一层含义是泛指

5、物质在电极上得到或失去电子的过程。不管原电池、电解池,物质在两极得到或失去电子都叫放电。根据电解原理、原电池原理,氧化还原半反应与电极反应的关系,可以确定在两极上放电的物质。另一层含义是“放电”与“充电”意义相反,常在可逆电池中出现。充电专指电解,按反应方程式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放电”与“充电”恰好相反,专指发生原电池反应。按反应方程式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充电放电如2Ag+Zn(OH)2Ag2O+Zn+H2O放电与充电不仅总反应方向相反,两电极上的半反应也恰好相反。原电池的正极反应是电解池的阳极反应的逆反应,原电池的负极反应是电解池的阴极反应的

6、逆反应,且各自的半反应之和等于总反应。9.必须明确电极是否参加反应原电池中,负极材料若是还原性强的物质,则还原性强的物质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若负极材料是惰性电极,则其它还原剂在负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材料若是氧化性强的物质,则该物质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正极材料若是惰性电极,则其它氧化剂在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氧化反应。电解池中,阳极材料若是还原性强的物质(除金、铂外的活性金属电极),则阳极物质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若阳极材料是惰性电极,则溶液中还原性强的阴离子在阳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阴极材料若是氧化性强的物质,则该物质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阴极材料若是惰性电极,则其它氧

7、化剂(如溶液中氧化性强的阳离子)在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氧化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