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docx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docx

ID:50865886

大小:18.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5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docx_第1页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docx_第2页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docx_第3页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m至12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连接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埋点方法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采用暗藏式。埋设时用φ32的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8mm、长度12cm的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取出,盖好保护盖。这样既不影响建筑物的外

2、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沉降观测点设置位置、数量(由有关单位共同商讨确定)。观测要求观测仪器观测仪器采用徕卡DNAO3数字式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该仪器相对于光学精密水准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精度高。该仪器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为±0.3mm;自动化程度高。该仪器采用CCD测量传感器自动测量条码尺,自动显示与记录标尺读数和视距,对观测数据进行自动平差并能够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它取代了观测人员肉眼观测、人工记录、计算,消除了读数误差,提高了作业速度和精度。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

3、返观测。观测过程中应做到: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镜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观测的技术要求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详见沉降观测技术要求表。沉降观测技术要求表等级仪器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二等徕卡DNAO3≤30m≤1.0m≤3.0m≥0.3m4数据记录及处理采用徕卡DNAO3数字式水准仪的平差程序自动进行平差计算,减少人为误差发生,提高工作效率。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观测前30分钟,晴天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

4、其中两脚架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架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水准仪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观测周期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施工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一次,地上部分每两层观测一次;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

5、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交工前观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观测2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要求来决定观测次数。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mm/100d)时,停止观测。沉降资料的提交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沉降数

6、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