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846834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8
《试论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提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往往偏离老师的预设,有时一个问题提出来了,学生根木不会回答。这时我们往往会责怪学生的知识血不广、思维不敏捷、怕动脑筋。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时,才会发现其实是自己提的问题有问题,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实际教学中,一堂语文谍的效率如何与教师提问的好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教师能通过一个个问题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让他们愿意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这才是高明的教学手段。提问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依据教学冃标,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设计问题,还要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解疑,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设计提问呢?结合十多年的一线教学经丿力,我总结了如下方面的策略。一、把握课文题目进行提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学生接触一篇文章时首先看见的内容,多数文章的题目都会令人感兴趣或值得人深入思考,从课题入手提问,能让学生产生急切进入文本的愿望,产生想要走进迷宫一探究竟的心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如教学《甜甜的泥土》一课时,我围绕课题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泥土为什么是甜的呢?是写春天的泥土吗?”这样的提问设计,能激发学生积极看书的兴趣,在文中寻找答案,培养主体阅读的能力和挖掘文本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牛只有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才能在读文时有所思考、有所见解,学习才会有成效,这才能极人地改变陈旧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二、从教材的重、难点处或疑点处进行提问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学生的能力高低不一,拥有突出能力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学生并不善于从课文中发现问题,读书的批注是浅层次的。因此,要抓住课文中的难点
4、、疑点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寻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自身的努力之下,通过思维的加工,理解课文内容,轻松掌握知识。如在教学《海燕》一文时,文中写到了好几种海鸟,学生难以理解,作者仅仅是为了赞美海燕的勇敢,嘲笑那些胆小的海鸟吗?这个问题是本文的重点,需要联系背景资料一探究竟。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得学生耍仔细读课文,比较几种海鸟的性格、姿态等方面,还要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分析、归纳,才能回答这一问题。有些教材本身就有疑点,给读者设置了一个个悬念,教师可以从这里入手,设计课堂
5、教学中的提问。例如《甜甜的泥土》一课的教学,开头的环境描写就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可这样设计提问:“读完这一段,你感受到怎样的环境气氛?这样的环境暗示肴一个故事将会有怎样的结局?”学生带着疑问思考,通过全班交流,明白了这样的凄凉气氛暗示了王小亮的亲生妈妈不能看到亲生儿子的结果,她必将带着失望和极度的悲伤而归,将会增添故事的悲情色彩。这一问让学生知道了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抓住开篇的悬念之处,学生能很快进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同时还能学到一定的写作技巧。有些文章内容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如鲁迅的文章《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
6、中这样写道:“……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学生可能有疑问,句中的“似乎、确凿”连用在一起不是孑盾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推敲的疑点,学生起初交流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很感兴趣,都想要解决这个疑难。经过讨论发现,这是鲁迅要表达当时内心的一种特殊的矛盾感受。和百草园不相见己经七、八年了,当时的景和事在作者的印象中已模糊了,所以用“似乎”表示不肯定的语气。可是,现在追忆的往口生活又是那样的清晰明朗,故用“确凿”表示肯定的语气。这样我们就更能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热爱,
7、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童真思想的批判。这是课文的难点,也是矛盾点,从这里提问,能打开学生探究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真正能够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三、重视学生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巧妙设计提问中学阶段有些课文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抓住这个兴趣点,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意识。例如《宇宙里有些什么》,可以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关于浩瀚的宇宙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宇宙是辽阔无边的、运动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接着提问:“宇宙知识无穷尽,看了以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这一问,激起了学生的想象,引发了学生探寻宇
8、宙的愿望,有了强烈的回到文木中的愿望,这样对于课文学习就顺手多了。四、合理拓展延伸,精心设计提问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知道内容、学习写法,还要迁移课本屮的知识,要与现实的社会、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才能有效培养联想能力、思维能力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背影》一文时,提问:“文中作者说父亲'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