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822530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5
《。我的故事。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故事》教学反思一.教学活动过程的预想和设计1.教材资源分析湘版教材《我的故事》。本节课是做为《我的故事》第二课时,掌握卡通人物的五官、神态、动态技法后,进一步加强动物、植物的拟人手法表现“卡通形象的拟人化手法”。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对卡通画的概念和拟人化表现手法的四种途径:五官表情、肢体动作、语言思想和职业道具。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卡通知识的学习过程,结合生活应用,让学生运用拟人化表现手法尝试创作卡通形象。情感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卡通形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美术和生活的热爱,初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3.教学重点:了解
2、卡通的主要表现手段中拟人化的表现手法。4.教学难点:掌握拟人化卡通形象的画法,能独立创作。5.教学过程设计导课:FLISH影片《蜗牛》欣赏导入新课:“课前影片中你看见了什么形象?蜗牛的原型该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对比:你觉得你看见的蜗牛和真的蜗牛有什么不同?”引导概括出一些常用的方法:夸张、变形、省略、添加、拟人。点题:“你知道通过这些手法变化得到的叫什么形象吗?拟人化的卡通形象。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卡通形象的拟人化手段,点明主题。然后对基础理论做一个初步了解,卡通的起源和发展史了解卡通形象在生活中的一些表现方式:动画片、漫画书、学习用具、衣服玩具。深入:设计卡通
3、形象:同学们已经知道卡通画的变化手法有很多,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重点学习其中一种“拟人化卡通形象”。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下卡通形象是怎样进行拟人的?“五官表情”“肢体动作”“语言思想”“职业道具”认识了拟人的方法,现在请大家来看看老师这里的卡通形象都用了什么方法?总结:多种拟人手法同时使用。是不是只有动物才可以模拟成可爱的卡通形象?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让它变成卡通形象?师生互动,苹果拟人化卡通示范。交流、应用:学生同桌交流讨论:你想用身边的什么事物来设计卡通形象?你想用哪些拟人手法?作品欣赏:卡通画家作品欣赏,温馨提示——用笔、特
4、征。练习指导:以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为原型,设计卡通形象。突出事物的特征。可以给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取个好听的名字。评价和提升:完成课堂习作的学生自发展示,产生自然的评价,学生习作中造型倾向性和大部分习作的造型倾向性,模拟已有经验的动漫拟人化造型,五官和神情。赏析和深化:美国动漫家布里茨拟人化动漫绘画步骤示范欣赏。欣赏后继续课堂练习,更好的完成创作拟人化卡通形象。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想法、做法1.课前准备关注兴趣:一直以来比较关注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自主表现。学生在美术课表现主动性不够,不是很积极,绘画兴趣也不是很高。上课发言非常被动,效果不乐观。“是不是兴趣的问题?怎
5、样才能触动他们的兴趣和激情呢?”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安扭。《卡通形象》第二课时卡通形象的拟人化手法,动漫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非常喜欢的题材,但教材里的动漫图片资料,远离了这个时代,那些阿童木的形象,蓝精灵的形象,甚至美猴王的形象都曾是我们70年代的孩子的童年记忆,而90年代的初中生会喜欢和热衷怎样的动漫形象,我想应该有一段距离。网络冲撞的时代,使我们都会在里面找到很多各种各样兴趣的缩影。网聊使很多在这个喧嚣社会中沉寂的精神得到了些许的关照,我想被这个时代渲染的初中生对QQ中表情的动漫形象肯定非常的熟识,是一个学习卡通形象的拟人化手法非常好的媒介,这也是我选取课堂应用该课件
6、的重点。2.课堂互动关注细节:课的开始播放了动漫MTV视频《蜗牛》,周杰伦的歌声和诙谐的动漫在很安静很专注的学生的关注中进行着,每一个学生都很认真,我想这个片段已经被接受了。导课的过程自然而轻松,借片中蜗牛形象进行了生物挂图中的客观造型与视频中卡通形象进行了比较,在课堂问答互动中,学生在回答中会出现一些出格的语言如“卡通蜗牛没有生殖器官”,“你讲的不错,卡通画的蜗牛还少了许多真蜗牛的生理器官。”也有的学生会在被动发言中沉默或者答非所问,这个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缓解紧张的过程,把走神和不良课堂听课习惯的学生导向继续学习的注意力,顺带而过在若干个同学三三俩俩的答案很快就概括
7、出一些常用的方法:夸张、变形、省略、添加、拟人。顺势利导“这些方法都是卡通画的表现手法,我们今天重点学习卡通形象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展示拟人化卡通不同角度表现的图片(大部分图片都是QQ表情)。当下美术课堂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张扬和叛逆的初中生个性,课堂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课堂状态的细节,课堂中实际生成的学情比预设的完整更重要,关注人的成长比关注进度更重要,质量是什么,是学生接纳和消化从而转化为一种能力或思维的习惯,这才是获得。所以,每个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课堂中表现的变化即每一节课最应该关注的细节,就如问答设计中,只是由部分学生来回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