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评课稿.doc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doc

ID:50806546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4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doc_第1页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doc_第2页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doc_第3页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乘法分配律”评课稿王淑华“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的难点。因此,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奥苏伯尔“降格处理”,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老师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去完整地感知乘法分配律,主动建构乘法的分配律。教师的“设问”目的非常明确。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课时,教师“设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规律?用字母怎样表

2、示?”这一设问创设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回忆、整理已学过的知识。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是让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既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又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所进步。达到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思维起步:这一环节中,精心设计两组题,A组:B组(3+2)×43×4+2×42×(11﹢9)2×11﹢2×920×5+4×5(20+4)×5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初步感知规律,在此基础上,设问“从计算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感知:(3+2)×4,与3×4+2×4,这两道题的结果相

3、同,数字也一样,引起学生质疑,这样的两道题,是否也存在一种关系,达到思维起步的目的。3、在教学重点内容时:重组教学资源,没有用教材中“植树问题”,原因是“植树问题”的情境在学习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时都用了,而且学生在前面也提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次植树活动?此时再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影响。为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了后面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时,再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乘法的分配律留有空。特意设计问题:“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的3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展示出两种不同的算式,(3

4、5+25)×335×3+25×3。此时出示三道思考问题:①: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②、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③、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这三个“设问”揭示了“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特征,“相同点:两组算式计算的结果相等、参加运算的数字相同。不同点:第一个算式先求一套校服的价钱,再求三套校服的价钱。第二个算式先分别求三件上衣的价钱、三件裤子的价钱,再求它们的和。联系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相加”。“问题”的提出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外部环境,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稍难的问题,先开展小组讨论。因为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

5、和智力的开发,是一个自我的认识、实践、加工、改造和积累的复杂的内化过程,旁人是无法替代的。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观察、比较、举例、对比、归纳,一步步地发现其中的规律,找到了乘法分配律。但这只是一部分学生发现、找到。教师运用课件演示拉动的方法形象地演示,引导学生叙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在乘法分配律中,有一个重点词语“分别”学生往往理解不透,不能正确地分配,在这节课中,老师估计到这个难点,特别是课件出示字母表示时,(a+b)×c=a×c+b×c,龚老师用醒目的箭头,突出对c的强调,由于学生受到了这种训练,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都能很准确的找到c,正确应用乘法分配律

6、。4、反馈练习中,设计多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突破教材的难点。①“连一连”四组小题,一方面为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题目简洁,开门见山,另一方面为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题型以模仿为主,不随意拔高,增加难度。使全体学生都能做对。②“判断正误”四组小题,为了解学生知识面的深度,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用算式的形式去命题。③“填一填”四组小题,为了解学生掌握的灵活程度,题目改变表现形式。④“思维拓展”题有三个目的,为了解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要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解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题目

7、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题型的多样性;为培养学生间的互动合作精神,题目必须依靠集体力量才能完成。5、以温馨“问题”,促使学生学习。课堂教学中唯有以情促思,以情激智,方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的分配律”?与文本对话时,“谈谈你从书本获得的知识”等温馨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获取。教师在评价时带着浓浓的情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如答对了,教师进行激励:“你真行!”;如果答错了,教师鼓励:“没关系,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答的结果很有创意,教师也激动地说:“你真棒!”整节课上龚老师优美的体态、灿烂的笑容更是拉近了师生之

8、间的情感距离,学生敢说、敢做、敢问就能体验到参与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