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的强度管理知识分析设计课件.ppt

机械零件的强度管理知识分析设计课件.ppt

ID:50803623

大小:1013.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3-14

机械零件的强度管理知识分析设计课件.ppt_第1页
机械零件的强度管理知识分析设计课件.ppt_第2页
机械零件的强度管理知识分析设计课件.ppt_第3页
机械零件的强度管理知识分析设计课件.ppt_第4页
机械零件的强度管理知识分析设计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械零件的强度管理知识分析设计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第3章机械零件的强度§3-2材料的疲劳特性§3-3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3-4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3-1载荷和应力潘存云教授研制潘存云教授研制潘存云教授研制潘存云教授研制一、应力的种类otσσ=常数脉动循环变应力r=0静应力:σ=常数103变应力:σ随时间变化平均应力:应力幅:循环变应力变应力的循环特性:对称循环变应力r=-1----脉动循环变应力----对称循环变应力-1=0+1----静应力σmaxσmTσmaxσminσaσaσmotσσmaxσminσaσaotσotσσaσaσminr=+1静应力是变应力的特例§3-1载荷和应力

2、二、静应力作用下零件的强度问题1.简单静应力下零件的强度计算2.复杂静应力下零件的强度计算脆性材料:塑性材料:第一强度理论第三强度理论第四强度理论——脆性材料——塑性材料§3-2变应力作用下材料的疲劳特性σmaxN一、s-N疲劳曲线用参数σmax表征材料的疲劳极限,通过实验,可得出如图所示的疲劳曲线。称为:s-N疲劳曲线104C在原点处,对应的应力循环次数为N=1/4,意味着在加载到最大值时材料被拉断。显然该值为强度极限σb。B103σtσbAN=1/4在AB段,应力循环次数<103σmax变化很小,可以近似看作为静应力强度。BC段,N=1

3、03~104,随着N↑→σmax↓,疲劳现象明显。因N较小,特称为:低周疲劳。潘存云教授研制由于ND很大,所以在作疲劳试验时,常规定一个循环次数N0(称为循环基数),用N0及其相对应的疲劳极限σr来近似代表ND和σr∞。σmaxNσrN0≈107CDσrNNσBAN=1/4D点以后的疲劳曲线呈一水平线,代表着无限寿命区,其方程为:实践证明,机械零件的疲劳大多发生在CD段。可用下式描述:于是有:104CB103CD区间内循环次数N与疲劳极限srN的关系为:式中,sr、N0及m的值由材料试验确定。试验结果表明在CD区间内,试件经过相应次数的变应

4、力作用之后,总会发生疲劳破坏。而D点以后,如果作用的变应力最大应力小于D点的应力(σmax<σr),则无论循环多少次,材料都不会破坏。CD区间-----有限疲劳寿命阶段D点之后----无限疲劳寿命阶段高周疲劳σmaxNσrN0≈107CσBAN=1/4104CB103DσrNN潘存云教授研制潘存云教授研制σaσm应力幅平均应力σaσmσSσ-1σaσmσSσ-1材料的疲劳极限曲线也可用在特定的应力循环次数N下,极限应力幅之间的关系曲线来表示,特称为等寿命曲线。简化曲线之一简化曲线之二二、等寿命疲劳曲线实际应用时常有两种简化方法。σSσ-14

5、5˚潘存云教授研制σaσmσS45˚σ-1O简化等寿命曲线(极限应力线图):静应力(塑性材料):σa=0σm=σsAE直线上任意点代表了一定循环特性r时的疲劳极限。对称循环:σm=0A脉动循环:σm=σa=σ0/2说明CE直线上任意点的最大应力达到了屈服极限应力。σ0/2σ0/245˚Bσ’mσ’aCE直线上任意点N’的坐标为(σ’m,σ’a)σ’aECN’过C点作与横轴成1350的斜线,交AB连线的延长线于E点,折线ABEC即为极限应力线图。σaσmσS45˚σ-1ECσ0/2σ0/245˚BCAO而正好落在AEC折线上时,表示应力状况达

6、到疲劳破坏的极限值。当应力点落在OAEC以外时,一定会发生疲劳破坏。当循环应力参数(σm,σa)落在OAEC以内时,表示不会发生疲劳破坏。若工作应力点落在AOE区域——按疲劳强度计算若工作应力点落在EOC区域——按静强度计算§3-3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一、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由于材料试件是一种特殊结构,而实际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加工质量及强化因素等与材料试件有区别,使得零件的疲劳极限要小于材料试件的疲劳极限。定义弯曲疲劳极限的综合影响系数Kσ:在不对称循环时,Kσ是试件与零件极限应力幅的比值。σ-1/Kσσ0/2σ0/2Kσ零件的对称

7、循环弯曲疲劳极限为:σ-1e设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为:σ-1材料σSσ-1BAECσaσmo45˚45˚零件A’σ-1eB’E’弯曲疲劳极限的综合影响系数Kσ反映了:应力集中、尺寸因素、表面加工质量及强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其计算公式如下:潘存云教授研制Cσ-1/Kσσ0/2σ0/2Kσ材料σSσ-1BAECσaσmo45˚45˚零件A’σ-1eB’E’修正方法:将材料极限应力图中A、B点的纵坐标除以综合影响系数Kσ,横坐标不变。其中:kσ----有效应力集中系数;εσ----绝对尺寸系数;----零件表面质量系数;----零件强化

8、系数;1.00.90.80.70.60.50.40.30.20.100.51.01.52.02.53.03.54.0几何不连续处的圆角半径r/mmασ----理论应力集中系数q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